本书为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金应忠关于“共生理论”的文章合集,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任晓整理编写。作为最早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之一,金应忠认为,“和合”就是要努力使具有独立主体性的相关各方的“共生”都有舒适度、满意度;就是要努力使相关各方都有显示自己智慧、能力、实力的机会,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互相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本书在理论探索上打破常规认知,指出科技强国远非单纯的科学议题。它深入挖掘科技强国背后的理论内涵。从政治层面看,科技强国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在百年未有
话语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维护文化安全、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方略,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话语体系建设同向共进,中国话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认同度稳步提升,话语体系建设取得切实进展。要准确把握中国话语
姚辛是一位执着的左联研究者,他从50年代开始研究左联,可以说是孤军奋战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著有《左联词典》《左联画史》《左联史》《左联之鹰》等书稿。左联纪念馆也是在他等人的推动下建立。本书收集了姚辛与左联盟员及研究者的原始书信,涉及左联历史中某些重要人物、事件、刊物、组织以及思想思潮等相关史实的讨论、辨析乃至争论,有助
近三十年来,上海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而上海的政府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书即围绕上海政府法制的历史展开研究,既揭示出上海的发展和政府法制的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为在当今完善行政法治,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了有益启迪。本书收录了十一篇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经委托就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遇到的法律
本书是法律史研究的精选集,汇集了近年来的重要和创新学术成果。它分为三个部分:儒学与法律文化、专题研究和史料。在第一部分,学者们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包括其理念和法律实践中的体现。第二部分既有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深度分析,也有对法律理念和文化的广泛讨论。第三部分则通过真实案例和历史文献,让读者近距离了解法律
本稿成书于作者在吕梁山区黄土村调研的过程中,作者以理论联系实际,追随着老农流动的方向,对黄土村、易地安置点峰闻苑社区、临县县城、太原市等地进行调研,前后耗时3年,深入访谈了黄土村等村的60余户三代农民家庭,其中包括90余位老农,其子孙代150余人,勾勒了一幅老农在乡、在城生活的图景。文分四部分:分析不同场景下的老农处境
本书为研习者提供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领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按“通说”介绍和阐述观点的同时,注意评析对同一问题的现存争议,并吸收和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立法、司法和研究成果。全书结构合理,内容详略适当,有利于初学者形成系统知识体系,每章后还附有法律应用栏目,并很好地和法考真题结合,用于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本书全面阐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各种文献史料阐述了北方各少数民族法制融合为蒙古族法制的过程、特点,以明代的《阿勒坦汗法典》《白桦法典》《卫拉特法典》和清代前期《喀尔喀法规》为线索分析了蒙古族法制与藏族黄教文化的融合过程,阐述了蒙古族法制变迁,并最终形成了具有游牧性、封建性、黄教化的法制个性。中卷以《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