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路超级稻诞生记》首次以文学作品形式展现以杨守仁和陈温福为代表的几代农业科学家研发中国超级稻的艰辛历程,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种子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塑造了以杨守仁和陈温福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们的形象,展现了爱国情怀、科学家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勇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鼓舞人心的向上力量。 该书积极响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侧重于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篇侧重于蔬菜、棉花、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特色种植技术;下篇侧重于作物间(套)种、连(轮)作模式介绍。
本书从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演变入手,结合湖北省水稻生产方式的变化,分析了正在发生的湖北省水稻转型。同时从劳动力、劳动工具、生产技术、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方面阐明了湖北省水稻转型的成因和驱动力,从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生产过程、生产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转型的特征,并从水稻产能提升、水稻育种、水稻“籼改粳”、水稻全程机械化、水稻
本书包含了对水稻品种进行DUS测试的基本程序、性状判定标准和图像采集规范,是对《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2012版)的补充说明。其中,有关数量性状的代码分级标准是在收集、整理岳阳分中心2016-2020年测试过的1000多个水稻品种数据并结合标准品种在本生态区的表现,经系统地统计分析与计算制定的
大豆、玉米是集粮食、饲料和食物加工于一体的重要农作物,是我国供需缺口**的农产品。大豆玉米争地矛盾突出已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一个长期存在的局面,妨碍着国家粮油安全和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急需破解的难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发挥作物特性,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提高大豆
本书以一份“麦稻”特异水稻新材料,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麦稻的典型表型,之后分析克隆了其候选基因;分析了OsMADS1Olr突变位点与麦稻表型在代表性水稻材料中的关联性、其突变位点处的氨基酸保守性以及其qRT-PCR表达谱;利用OsMADS1Olr过表达植株和OsMADS1-RNAi植株,验证并解析OsMADS1基因
套书结合传统食物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内容,以精美文字和高清图片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全彩版式,讲述好中国人传统生活中的饮食内容和文化底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各类美食在创新与传承中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恒久生命力的源泉与滋养。套书包括《米之传奇》《面食大观》《糖的世界》《醋外之酸》《盐
本书从高压电场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应用研究、电场处理番茄种子应用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场生物效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效应、高压电场对番茄生长的生物学效应。
《2020-2022中国小麦质量报告》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样品收集、质量检测、实验室鉴评和数据分析,由根据品种品质分类,按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编辑质量数据,每份样品给出样品编号、品种名称、达标情况、样品信息和品质数据信息。2020-2022年在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
本书主要分析了作物根系调控下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的优选,揭示了秸秆覆盖-灌水量耦合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递进水盐嵌入神经网络模型(PSWE),模拟水盐运移及作物生产效益。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盐渍化耕地秸秆覆盖研究背景及意义、试验设计方案、秸秆覆盖与耕作方式下耕作模式优选与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基于PSW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