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与病谋、与心谋两篇。具体内容包括:闻到药味,就有效果了一一发热医案;敢于质疑西医专家下的诊断——被诊断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医案;同一位患者的“同病异治”——胸痹医案二则;抓主要矛盾,不断调整,不断纠偏——郁证医案;错综局面的分方试进——痴呆嗜卧医案等。
《巴蜀珍稀医学文献汇刊》是《蜀藏》系列丛书之一。《汇刊》分医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金匮、诊法、针灸推拿、本草、方书、临证综合、温病、内科、伤科、女科、儿科、眼科、咽喉口齿、医案医话医论等类,共收录巴蜀中医名家撰著中医文献五十余种,如高嵩乔《医易意约》、李文武《伤寒汤头总本》、何文焕《脏腑六脉诊法》、赖佑人《脉诀集注》、
《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全书共分为三卷。上卷和中卷共有49论,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总结了各种疑难杂病的论治大法;下卷为附方,记载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60余首。本书以清嘉庆《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近现代各种版本为校注本。为了使读者能够无障碍地轻松阅读,对较难的中医术语和名词做了注释,把原典中上卷和中卷进行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进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
本教材精选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二十二部中的经典篇章100篇,大致分为4个部分:1、导语:介绍医著与名医基本情况(生卒年或出版时间,医著别称或名医字号,概述成书或行医历程,概括学术影响),学术思想或学术内容,所选医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2、经典医论:节选自医著的重要篇章,可按照文意进行分段。3、注释:参阅历代诸家校注,选择生僻
本书为《医学见能》和《医易通说》的合订本,均为著名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唐宗海博闻强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中医的内涵。《医学见能》可为初学医者普及中医理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良好的中医入门读物。《医易通说》中作者通过对《周易》的理解来论述中医,讲述了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本书为对明代医家韩懋中医学术思想和运用中医药诊治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相关疾病经验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共上、下两卷,分为校注和初刻本影印两部分。全书包括绪论章、六法兼施章、脉诀章、处方章、家庭医案章、悬壶医案章、药性裁成章、方诀无隐章、同类勿药章等九章医论、医话、诊法、医案、方药等共95则。全书医理精简,医论精辟,诊
《医理发明》,八卷。清代黄元吉(济川)编,清道光活字印本,四册,半叶八行,行二十字,版心上方刻医理发明,上单黑鱼尾,四周双边。板框高十八点三厘米、宽十三厘米,四眼线装。以心术人品医家根本为首序。次为目録。次为张怀泗序,末署文林郎晋阶儒林郎原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汉州讲道书院山长环甫张怀泗撰并书。次为张怀泗序,末署文林郎晋阶
《诸证提纲》十卷,明代陈文治(字国章、号岳溪)辑,明万历壬子年(一六一二)刻本,十册,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板框高二十二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四眼线装。首为刻《诸证提纲》序,书叶右下角自下而上钤有引溪世家王玉润印宛平王氏家藏慕斋鉴定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藏书章朱印,末署万历四十年岁在壬子仲冬之吉山西
《伤寒集验》六卷,明代陈文治(字国章、岳溪)辑,明崇祯癸酉年(一六三三)四川布政司刻本,六册,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版心上方刻伤寒集验,上单黑鱼尾,四周单边。高二十二点九厘米,宽十四点二五厘米。四眼线装。首为刘汉儒序,末署钦差提督军务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太常寺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澹如甫刘汉儒书于锦官之双桂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