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面记录安宁疗护工作的纪实文学,记录了武钢第二职工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从筹建、运营、进步、成熟,直至最后“歇业”的完整历程,以时间为轴线,精选了百余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其中包括什么是安宁疗护、面对生命的末期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提高生存质量、怎样避免做过度的无效治疗等许多普通大众不愿涉及的话题,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安宁疗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方式深度再现江城人与长江互动关系的非虚构作品。在情感与故事的深度挖掘上,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城人的护江行动、生活变迁以及长江对城市的塑造等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长江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纽带。书中二十多位采访对象与长江的故事生动鲜活,让人动容。作为非虚构文学作品,《唯见长江》在思想性、政
这是一部为纪念南水北调中线通水10周年而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京能集团、十堰市政府、汉江集团合作开发水电资源,帮助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区发展经济进而摆脱贫困的真实故事为主线,以作者的个人视角,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京能集团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情怀,书写了十堰市政府、汉江集团敢于担当、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
奋斗青春,与梦同行。《总有梦想会开花》为作者历时一年多时间,发放1000多份调查问卷,面对面对采访深圳100名普通劳动者,并从中撷取典型人物汇集而成的人物报道合集。在这部作品中登场的,有逆袭为人大代表、劳模、高层次人才的高光人物,也有站上央视舞台、投身书画创作领域、公开出版作品的逐梦使者……作品重点表现了他们出身平凡却
《我和我的乡村》是一本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灵感,注重发掘那些身在山乡基层、改变乡村面貌人物事迹的纪实文学。本书以观察者的视角深入农村,围绕全国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挖掘农民群体中的真故事、好故事,从乡土人物的变化来展现乡村的发展,将过去人、事、物与现今做纵深对比,充分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描写一个普通民营企业家——羊建新的成长过程,呈现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全书共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以纪实性的写作方式,从20世纪40年代羊建新出生前家里的状况讲起,串联起一系列大事件。面对种种困难,羊建新自强不息、逆风而行,在事业稳定发展时,他不忘初心,在平凡岁月里认真生活,热爱公益事业,承担
本书是一部记录乡村振兴工程青山垅大坝的长篇报告文学。位于湖南的青山垅水库动工于1966年,1974年春竣工起用,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亚洲第一大土坝,近年来其通过综合提质改造带动周边三县78个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从中南地区小县城兴建水库切入,爬梳历史脉络,从水库兴建时十万建设者投身这场艰难的大会战说起
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迁往大后方,其中最著名的即是“西南联大”,而中山大学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最后由代校长许崇清主持迁回粤北坪石。此间,许崇清大力提倡学术研究,聘请了包括哲学家李达、经济学家王亚南、法学家梅龚彬、音乐家马思聪等在内的一批著名学者,推动了学校的
连云老街又称连云古镇,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云台山北麓山坡,因陇海铁路而生,因连云港港口而兴。近百年来,老街见证了历史变迁,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她如凤凰涅磐般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这里不仅是横贯中国东西的陇海铁路东端起点,也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连云港市的国际性港口所在地。本书生动
本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维,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造福群众、启迪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等六个方面的不同视角,全景式回顾展示新四军的壮阔历程及其丰功伟绩,再现活化新四军与人民群众在全民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相互依靠、鱼水情深的真情实景,辅以文献集萃等相关材料,进一步佐证民心向背是历史的选择。全书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