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出土文献中所蕴含术数文化的通俗性读物。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龟卜、筮占、梦占、择日、星占等数术文化,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人不断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全书分为“钻龟焚骨,占卜求吉”“奇偶阴阳,变幻莫测”“奇幻梦境,卜以问之”“阴阳五行杂以八方:秦汉时期的《日书》”“日月星辰风雨雾电:简帛中的星占学”五
柏拉图的《克里同》讲述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在狱中与友人克里同的一段谈话。与苏格拉底的许多其他交谈者不同,克里同是一个普通人,而非一个颇具哲学天性的爱智慧者。因此,苏格拉底与克里同之间的谈话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哲人苏格拉底在面对普通大众时的态度。普通人克里同希望苏格拉底从狱中逃走,因为他认为能够活命而断送性命是不正义的。苏格
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陈先达先生近年来撰写的有关哲学与人生的随笔漫谈百余篇,以丰厚的哲学修养和人生阅历,阐释困扰人们的哲学认知、人生智慧、历史文化与价值信仰问题,让读者在欢畅的阅读中获得系统的哲学知识和人生启迪,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敢迎接挑战。本书融哲学的深沉、文学的优美、史学的丰富于
\"本书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和诠释学家费迪南·费尔曼的最后一部作品。其中,作者从生活世界的不同层面出发,探讨了“人之存在”这一永恒难题。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普罗米修斯从枷锁中解放出来,但这些关于人之存在的终极问题却不应被技术驱散: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谁?我们何以成人?每个人的生命皆有独特性,费尔曼希
本书基于人伦的概念界说与哲学阐释,梳理人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变迁,勾勒不同时期的人伦风尚,揭示中国传统人伦观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变”与“常”,钩沉人伦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百世可知”文化基因的历史合理性,思考健全的人伦关系和健康的人伦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构筑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本书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分寸感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适当的人际关系。从了解自我界限的重要性,到掌握社交智慧和沟通艺术,再到在职场和数字时代中的人际互动,本书全方位地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实际练习和互动模拟,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保持个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被誉为“第一国学”“古代东方奇书”,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极具代表性的名言佳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
本书旨在尽可能多地依据文本,尽可能多地结合其语境,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全面、较为系统、较为深入的阐释。全书分6章。其中第1章旨在将作为哲学家的莱布尼茨的一生刻画成其酝酿、阐扬、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其哲学体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历时性考察。第2—5章,则可以看作是对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种逻辑的或
《宗镜录》,五代永明寺僧延寿(904-975)集,一百卷,成书背景为“智觉(即延寿)以一代时教流传此土不见大全,而天台、贤首、慈恩性相三宗又互相矛盾,乃为重阁,馆三宗知法比丘更相设难,至波险处,以心宗旨要折中之。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语三百家,以佐三宗之义,为一百卷,号《宗镜録》”。 全书总分为三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