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周礼》学的历史轨迹,全面梳理两汉以来的《周礼》学重要成果。《周礼》学史就是《周礼》知识学、义理学、致用学的发展历史;汉魏传注学、晋唐义疏学、宋明义理学、清代考据学和现代分学科之学是《周礼》学史发展的五大阶段
王敏,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上海史(侧重上海城市史、租界制度与外侨);韩瑞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本书由上海大学历史系王敏教授主持编写。本书是为配合“四史”教育,为中小学生和文史爱好者、普通公众编写的有关上海地区江南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本。旨在培养其知史爱乡、知史爱国的情怀。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斡鲁朵是契丹语词汇,汉语直译为“宫殿”,狭义指辽朝统治者居住的穹帐,广义则是一项富有契丹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辽代斡鲁朵共有十二宫一府,其组织结构由行宫、隶宫部族与隶宫州县三部分构成。斡鲁朵制度作为辽朝统治者为践行“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而创制的核心制度,融合了“国制”与“汉制”,对辽朝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书属于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明清时期浙江学术文化与西方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时间上起明朝末年,下止18世纪乾嘉时期,余波延续至清末民初。本书旨在通过系统梳爬明清时期浙江学者的各类著作,认真考察浙学与西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明清时期浙江学者在面对第一波西学浪潮的冲击时所作出的反应,包括:浙江学者与西方来华学者
灵帝后期各种矛盾如何集中爆发?国家如何由统一走向分裂?秦汉大一统如何崩溃?献帝初年的破碎性分裂又如何最终演变为局部统一的三足鼎立?本书聚焦于东汉覆灭前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即汉末群雄混战的阶段,尝试通过对基本史事的重新梳理,分析各主要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从秦汉大一统制度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秦汉旧制是怎
南路,狭义来说指原广东南路的遂溪、海康、徐闻、防城、钦县、灵山、合浦、廉江、化县、吴川、电白、信宜、茂名、梅菉市、北海市及法属广州湾(后湛江市)和广西的玉林、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兴业、横县等地。广义来说除了两广原来称为南路与粤桂边的39个县市外,也包括解放战争后期扩展到的滇桂黔地区。南路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篇章
本书讲述东晋王朝建立后,王氏家族的王敦出于自身野心,举兵攻打建康,然而王氏家族另一重磅人物王导却并不支持他的叛乱,他立志建立世家与皇室共治的格局。在一众世家和流民帅的努力下,王敦之乱迅速平定……然而王朝权力的争夺却只是开始,失去重要军事力量支持的王导面临着皇帝司马绍、世家庾氏、寒门军阀陶侃的挑战。在王导辗转腾挪的周旋下
《李亦怀日记》共41册。李亦怀是湖南湘阴人,出生于官宦、书香之家,是浙江地方银行温州分行的创建者,担任该行经理前后长达15年。其曾祖父李星沅曾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祖父李桓曾任江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父亲李辅耀主持清代最后一次钱塘江海塘的大修工程,担任过杭嘉湖道台、宁绍台道台等。该日记起始于1934年1月1日,止于19
江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从1938年6月,日军攻占马当要塞,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江西境内先后进行了长江要塞马当保卫战、南浔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湘粤赣边区作战、赣江追击战等大规模抗击日寇的战役,基本守住了境内相对稳定的对日作战线、相持线,始终没有全境沦陷,为支撑东南抗战,屏蔽西南大
晚清民国期刊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集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为近代史学、社会学研究提供材料支持,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本书以晚清民国报刊载文为基础,选取其中有关云南昭通的资料作点校、整理、汇编,分别辑成《晚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