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怀棠教授师承秦伯未教授、董建华院士,精诚从医50余年,博爱勤勉。在诊疗外感热病方面,倡导“寒温统一”学说,协助董老完善“三期二十一候”证治纲领,制定风温肺热病六大治疗法则:通宣理肺、清热解毒、通腑降浊、和解平调、祛邪不忘扶正、重视病后调治,强调驱邪务使邪有出路,扶正贵在不恋邪。在诊疗内伤杂病方面,强调“百病皆生于气”
《医门悟道》是中医内科临床著作,全书分为三章。“诊疗思路探讨”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体会讨论了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失眠等常见病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探讨创新诊疗思路和方法。“医道研习心悟”主要就中医学术与中医行业科学发展阐述了个人观点,并列专题探讨了“百病生于气”的内涵及其对于“心身医学”研究的意义,揭示了维
本书通过对江苏省名中医邱祖萍治疗内伤杂病辨证施治经验的学习整理,和邱老的言传指教,在诸多内科疑难问题中遴选了16种较常见的、疗效确切而且能够体现邱老学术经验和用药特色的治疗大法。每一治法都按照概念、概述、源流、理论研究、方药特色、临床医案等内容一一阐述,进而编撰了《内伤杂病治疗十六法》一书,充分展示了江苏省名中医邱祖萍
李炜教授和团队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根据历代医家提出的结证理论,梳理总结结证学说,认为结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及戾毒(包括疫毒、癌毒)等外邪侵入人体后,与人体内部无形之气及有形之血、水、痰、食、瘀等相互结聚的病理过程,并将结证分为狭义的结证和广义的结证两大类。全书分为总论及各论二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结证概述、分类、
全书分医话、医案、医文、附篇四个部分。医话部分收集整理了顾老平时给学生上课的讲稿以及学生们整理的部分代表顾氏内科学术的经验;医案部分收集了顾老临证的部分典型案例;医文部分是顾老及其学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顾氏中医内科学术经验的论文;附篇着重介绍顾老从医经历、顾氏内科中医术的学术特点、顾中欣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情况。该
本书由倪康裕主任中医师担任主编,全书详细介绍了汗证、呕吐、虚劳、化脓性骨髓炎、妇科术后粘连综合征等共28类杂病的临床典型案例的中医疗法,并分享了作者多年临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药对,包括经验方药对、杂病药对,杂病药对又具体包括虚劳证、汗证、泄泻证、胃脘痛、呕恶证、周痹证、眩晕证、心悸、口糜证、咽痛证、口干证、暑疮、抽筋
本教材为“中医师承系列教材”之一。本系列教材编写应立足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核心思想,致力于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强化传承与师承教育。本着少而精的宗旨,厚植中华文化根基,体现中医原创思维、特色、流派,符合中医师承实践。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师承教材规划建设,助力中医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中医药传统文化
本书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搜集整理对象,将期刊中与温病时疫相关的医案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筛选,筛选主要秉承学术性、时代性、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性的原则。全书根据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近百例医案,将其划分为春温、暑温、伏暑、秋温、秋燥、冬温、湿温、烂喉痧、痢疾、霍乱、痘疹几个部分。本书对了解、学习民国时期温病时疫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本书以患者朋友的临床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础知识、药物治疗、配餐常识以及各种类型糖尿病的用药与配餐方案。并根据季节变化特点推荐一系列融合药食同源理念的四季特色配餐,以期帮助患者朋友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提
本书结合中医育儿理念,针对家长关心的孩子的积食问题,从根源上剖析积食产生的原因,从脾胃调理、食物选择、穴位养护和生活护理方面给予贴心指导,让家长能有针对性地做到让孩子不积食、胃口好、吃饭香,让孩子体质更好、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