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社会史研究的国内外源流和现状,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的背景和态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为例,阐释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研究架构、主题主线和分期;介绍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资料特点,以及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 本书主体是2012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简称国史研究),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融合而又颇具特色的历史学科,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国史研究及其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中共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此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之2017年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治国理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政治、经济、
新中国70年的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本书以基本民生为主线,并借用社会学的范畴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通过记叙、梳理上述诸方面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
本书集中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海外华侨等奔赴解放区,共同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的过程,生动展示各界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衷共济、协商建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