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60周年、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成立40周年为契机,结合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汇集了“政事合一”管理体制下卧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本底资源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发展及国家公园创建探索,解剖麻雀式、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卧龙围绕保护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从一个侧面揭示
本书在阐述国家公园建设背景、目标、理念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游憩利用相得益彰的国内外相关案例。本书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保护措施及成效、游憩利用状况及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公园入口社区的居民生计影响、生态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等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构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
本书全面掌握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动物、环境因子组成特点,全面深入调查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总结了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及30年间的变化,汇总了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鸟兽多样性与有蹄类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
本书是湖南省在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深入而全面地介绍了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最新调查成果,为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本书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科学的量化评价,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揭示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价值
本书构建了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地役权制度,破解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人地约束难题,是国家公园体制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生态补偿方面的制度创新。更科学地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目标之一,但由于土地权属、科研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普遍存在科学管控难和统一管理难等问题。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地役权制
本研究以宁夏典型森林贺兰山、罗山和六盘山作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和随机森林估算了三山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估测了宁夏典型山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和固碳潜力。以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森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依托贺兰山、罗山和六盘山林业管理局,综合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检测相结合方法,对
本书基于荒漠灌丛空间构型与“肥岛”发育的理论研究,结合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理论知识,围绕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典型荒漠灌丛,系统研究了灌丛空间构型对灌丛“肥岛”发育的影响机理,揭示了灌丛空间构型对“肥岛”发育影响的关键因子,明晰了灌丛空间构型对“肥岛”养分异质性的作用机制,以便摸清灌丛空间构型与灌丛“肥岛”形成、发育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林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本书从中国的林文化、森林的基础知识、中国森林的分布、特色和我国的森林出现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方面介绍中国的森林。生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油茶树体根深叶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带和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优质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本书汇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油茶团队近年来围绕油茶高效培育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油茶产业发展、油茶嫁接育苗、油茶苗木培
本书以典型和次典型中 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为对象, 研究林分(群落)水平的林 木高径比特征(包括各林层 林木高径比的现实与理想数 值状态、分布规律、与胸径 及树高的关系)、树种(种 群)水平的林木高径比特征 (包括主要树种林木高径比 的现实数值状态和与胸径及 树高的关系)和单木水平( 解析木)的林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