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
《单读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脱胎于《单读》自2022年开始筹划的“新声计划”。《单读》联合瑞士的Specimen、肯尼亚的Jalada、澳大利亚的HEAT、爱尔兰的TheStingingFly共同开启文学征集,每家文学刊物或网站分别遴选出短篇小说、非虚构写作、诗歌三个门类的代表作品,发现主流视野之外的新作者,寻找富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4辑,还是遵照既定的编辑思路,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语言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于坚”、”结识一位诗人”、”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
本书梳理了英语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史,考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英语诗歌研究新发展。本书将中国新时代英语诗歌研究置于中国英语诗歌学术史的大语境之中、置于中国新时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创作思潮的大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原创的或改良的英语诗歌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评述了基于中外诗歌研究理论和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鸠摩罗什生平介绍、鸠摩罗什翻译思想、对鸠摩罗什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高健卷》主要包括导言、高健译作选编及高健译事年表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导言部分系统介绍了高健先生的翻译生涯、翻译艺术特色及其译学五论思想,以便读者在正式阅读前快速了解译家及其翻译主张,并对本书的编选原则与依据进行了介绍说明。正文部分按照译作文类分为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三编。第一编散
意林成长卷: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意林成长卷:何以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