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专注研究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从历史沿革、人物传记、侨乡发展、旅游产业、文献整理等方面对鼓浪屿的人文遗产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此为第十九辑,共收录《荷兰汉学家高延:从鼓浪屿走出的“闽南宗教”科学研究世界第一人》《中外比较视野下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厦门石壁炮台技
“天一讲堂”一书是创建于2006年,以“搭交流平台,激智慧火花,播人文精神,扬宁波文化”为宗旨,坚持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名家,秉承讲座的学术性、时事性、趣味性,目前已举办各类讲座近1000场。2023年,“天一讲堂”沿袭上一年的创新形式,提升服务,特别是开启“云讲堂”,以期与线下讲座相辅相成。本书收录本年度名家讲座,以此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国栋作品集。"学海泛舟"一节收录作者独著学术论文6篇,"书山有路"收录学术杂文4篇,"西域纪行"收录游记2篇,"香象渡河"收录评论4篇,"尺素寸心"收录书信3封,"他山之石"收录译文4篇。共计23篇。此外,附录一"光影婆娑﹣﹣郑国栋摄影作品撷英"收
本辑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专题、汉语方言研究、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文化传承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栏目,分别刊发系列研究论文,采用主持人负责制,展示各个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就本书稿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
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项目六年来的卓越育人成果为基础,全面总结和展示了华科大“喻竹计划”在新时代大学生论治国理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华科大依托“喻竹计划”实践项目育人的经验总结。围绕着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全方位深入研讨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书内容分为“喻竹计划”系列调查报告和
本刊是由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一本集刊,以“理论与实证并重、创新与传承结合”为办刊宗旨,刊发前沿性、高水平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倡导扎根本土、独立思考,促进学术争鸣,构建本学科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以全球视野和本土创新,为推进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在理论创新与现实需要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研究得到学界的关注。《社
本书是梁漱溟晚年寓居时期与小友陈维志的部分谈话集录,由陈维志根据个人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全书以八个章节记录了1970-1976年间梁漱溟对陈维志的部分谈话内容。这些谈话多简短而零散,但涉及广泛,包括自我认识、治学与著作情况、哲学与宗教、人物评价与回忆、东西文化与历史的比较、对社会与政治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健康与养生等
本书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技术、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全球变暖、科学事业发展中的建议、政治、宗教等。作者是苏塞克斯大学物理学名誉教授。他结合自身专业和经历对人类科技和社会发展进行思考。即不完美不仅发生在现代技术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也是技术进步的绝对必要因素。在本书中,作者围绕着“技术不完美”这一核心展开探讨。从科技材
今天的世界,伴随着全球性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带动了更为深切和剧烈的社会变动,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绑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去理解认识不同的文化与族群特征,尊重各种地方性的社会传统,以期实现通过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5月份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文
卢作孚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赞誉的近代实业界代表人物,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中国近代以来“爱国企业家典范”之一。由卢作孚经营的民生实业公司不仅创造了川江航运的奇迹,而且在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卢作孚在北碚的经营,被认为是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十分成功的案例。本书所辑录的卢作孚文稿,主要来自民国时期的期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