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8卷,列四时病70余种,从病因、病机、病状、治法、方药等方面详加论述,并于每一病证后附列自己治案。各病证持论有宗,作者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自拟60余种治法,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颇有影响,对临床人员有指导价值,是一本重要参考著作。
本书由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中立撰绘,成书于1612年。12卷。述药508种,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十部予以介绍。作者针对当时已很普遍的医药分家、医不知药的现状,编绘本书,旨在讲述药物本原(即药材的正确来源、形状、炮制法等),同时,作者还亲自绘制了442幅药材图,方便临床医生辨认药物,开古代药材图谱之先
本书由清代三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严洁、施雯、洪炜相互切磋,共同撰成于1761年,共10卷,载药655味。每药记载畏恶反使,主治功能,配伍运用,辨药优劣,炮制,禁忌,怪症专治等与临床用药紧要内容。其中尤以药物的简单适宜配伍*有特色,故书名为得配。如怀牛膝条:得杜仲,补肝。得苁蓉,益肾。配川断肉,强腰膝。配车前子,理阳
全书3卷,凡26论。书中论述了内伤与外感的病因、病状、脉象、治法等,卷上论辨证,卷中论饮食劳倦所伤,卷下论饮食内伤。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并创制补中益气汤等名方,对中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本书是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分为8卷。卷一为伤寒、温病验案,卷二至卷六分为内科杂病验案,卷七为妇科验案,卷八为外科验案,后附膏方。书后附有喉痧症治概要与诊方辑要。全书共收载作者临床典型医案400余首。丁甘仁为近代著名医家,师出名门,学验俱丰,是孟河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颇有影响,曾于1924年得到孙中山先生亲颁的博施济众匾额。本书所选医案翔实,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编撰。徐氏针对当时医界的现状和某些弊端,结合《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其历代中医名家贤言,从不同方面予以阐述,目的是以正异说,明其渊源,故称《医学源流论》。书中所论内容广泛,个人观点鲜明,医论多不过干言,但阐述透彻,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徐氏尊从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其博学识广与
《孕产妇保健必读》对孕产妇的生理变化,营养保健,心理保健,常见疾病食疗与药膳,怀孕期生活注意事项,用药注意事项,身体异常泣意事项,检查与分娩,产后康复及婴儿保健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科学实用,适合城乡广大孕妇、育龄夫妇及基层医务人员阅读。
《图解中医诊断入门》,可以比作为中医学的一张地图,通过这张地图的指引,初学者可以准确地找到巨塔里头的每一条通往藏有医学宝库的途径,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也就是说,经由中医诊断学的指引,习医者才能毫无遗漏地打开医学宝库的每一扇门,从而发现宝库里头珍藏的、积累了千百年经验的医学瑰宝,有精通望诊或是闻诊的,也有擅长闻诊或切诊的,
《针灸甲乙经》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方法、禁忌、病因病理,以及各类病证、针灸取穴等,特别是对经穴的归纳,不仅统一了腧穴的名称与作用,对于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的针灸论治处方更为详尽,是我国现存*早且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
濒湖脉学一学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