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发展,目前,相当一部分民族医学的特色治疗经验和方法已经濒临失传,系统挖掘、抢救、整理民族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经验,对于推动我国传统医学和中医药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着重对蒙医药学的历史、独特理论、诊断方法、蒙药特点、传
阿古拉教授,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本书以传承创新为宗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医温针火针疗法予以深入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包括上、中、下篇及附录,上篇阐述该疗法的基础知识,中篇介绍临床应用,下篇展示研究成果,附录收载相关SCI数据库录入论文,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与时俱
本书是一本关于藏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技术标准。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衡量药品整个生产过程监控效果的指标之一。本书收集了青海省各药品企业生产的几十个藏成药品种,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研究,主要介绍了这些藏成药的成分、制法以及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
傣医学专业系列教材。傣医内科学是云南中医药大学傣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教材用于培养傣医药高、中、初级人才,开展傣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传承傣医药文化以及国家傣医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等特点。本教材内容涵盖傣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理论特点、病证分类特点、治疗特点、学习要求及方法,详细阐述了傣医理论指
本书从纳西东巴文化的源流、特点和价值意义分别叙述纳西东巴医药文化形成的基础,详细阐述了自然与纳西人、养生、阴阳五行和肺腑气血、纳西族东巴医学症状命名、医学尿诊基本方法等实用性、科学性内容,从东巴文化中分化出纳西东巴医药,为人们提供养生益寿,治法方药的理论依据。
傣医外伤科学是傣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傣医临床类教材的补充与拓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外伤科疾病及傣医外治方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本教材主要供傣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本科层次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按照编写原则,注重与傣医临床类教材内容保持一致,立足培养适应临床、傣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傣医药人才。本教材遵循民族医药行业人才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分析技术、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展望;第2章到第11章分别对贵州特色苗族习用药材头花蓼、隔山消、杜仲、荭草、白及、羊耳菊、天麻、黑骨藤、红禾麻、云实皮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研究、实践与应用进行全面归纳与论述。全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壮医药膳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壮医药膳专著。编委成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后,本着“实学、实用、实效”的原则编写了此书。该书的部分药膳是首次公开,是其迄今为止,第一本系统研究壮医药膳学的精品之作,对普及壮医药膳知识,传承和发展壮医药膳文化,推动广西大健康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书分上编、中编和下
傣医学专业系列教材。本教材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本科中药学、药学、傣医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多个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亦是云南民族医药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云南民族药学是介绍云南民族药使用的历史、发展和应用的学科。本教材内容涵盖民族药的历史沿革及定义,藏、蒙、维、傣、彝等民族医药的发展历程、著名典籍、医药理
本书稿收集了卫拉特蒙古名医伊希巴拉珠尔之《甘露四部》、占巴拉却吉丹森普仁来之《蒙医秘诀方海》、罗布森王吉拉之《注释兰塔布》等古籍文献中的验方以及名医桑杰从医五十多年的验方,以方药成分、剂量、工艺、剂型、功效、主治功能、加味药、颜色、气味、药味、药性、引服药、送服药、用法用量、服用时间等属性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