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流行病学视角,介绍了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防控策略等,着重讲述了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和诊疗、检测、防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快速鉴定、识别和溯源中的应用,地理信息学技术在识别传染病暴发、传播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理论流行病学等对新发传染病发生、发展进行预测、
"本书由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流行病学专家、教授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共22章,将流行病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进行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整合,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引入了适量实例,补充了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全书文字精练,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本书简要介绍了历史上主要的大流行病——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结核、流感和艾滋病,强调了流行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人类对流行病的认识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特别关注大流行病之后公共卫生学的兴起和医学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在本书最后,作者特别提醒,我们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积极合作,以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流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十七章和七个实训项目,每章设有“学习目标”“情景导入”“知识链接”“本章小结”“练习题”。主要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的概念与发展史;流行病学的原理与用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特征等。
本书针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及特殊环境的特点,介绍了杀虫工作的基础知识、科学理念、防制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内容包括杀虫剂的选择、有效成分、剂型、管理、使用与配制,杀虫器械的作用,喷洒技术,杀虫剂中毒与急救,场景应用等。
本书为贵州省科协科普作品,是贵州省科普丛书作品之一,作者来自各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内容为科普疫苗知识,使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疫苗的定义、分类、接种流程,作者所在的贵州省上市疫苗的常见种类、适应人群、接种时间、相关疾病及其传播途径,接种禁忌证,常见预防接种后反应,常见预防接种或反应处理,查漏补种,接种异常反应保
本书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国疫病流行情况的梳理,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疫病流行的特点及其发生的原因,理清“战争——疫病流行”模式的基本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为了应对疫病流行所开展的各种组织建设和采取具体应对措施,进而讨论抗战时期疫病应对的成效与不足,并讨论这些应对策略对中国卫生防疫体系
本书共分为11个实习单元,编排顺序参照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的《流行病学》(第8版)本科教材,使案例讨论和分析与理论课程的教学保持同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目的。实习八和实习九侧重于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知识的现场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现场工
本书以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应用实战能力为目标,以具体案例为基础,按照国家要求的最新的防控工作思路为主线,结合传染病、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基本理论、技能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
由于传染病病原体的多样性、发生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广泛性、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以及治理的艰巨性,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仍然是全球公共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员流动更为频繁,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