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就四个要点展开,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进行历史性描述与理论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是综合性的历史选择的结果,又离不开历史性建构。这一建构的历史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二、对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中的作用探究。思索中国文论传统精神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体化性质,找出后者对前者的延伸与生发意义。中
本书根据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写,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季刊),由顾海良教授担任主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编辑委员会。2022年9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申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877/A,中文,季刊,大16开,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出版单位为北京大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理论依据,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人民立场的来源、人民立场的发展历程、人民立场的特质,以及马克思在理论思辨中的人民立场和实践斗争中的人民立场,结合“马克思的遗志”进一步阐述了人民立场在世界历史中的实践。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兼具理论性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二版)为主要文本依据,在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发展史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基础实质和逻辑架构,进而阐发以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论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正义观,并充分展现这一理论促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求的当代价值。
本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产生过程、主要动因、现实批判、前瞻视野,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立论基点,着力推进人的权益和自然权益的统一;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锋芒指向,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生态权益被剥夺被损害的制度根源;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实现路径,指出马克思恩
主体虽然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当中,但真正激发人们思索主体性问题的机缘却是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由奴隶造反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分别讨论了1848年前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之下对无产阶级共同体的构想,其对法国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共同体的批判,以及亚洲知识分子群体基于本国的革命需求在《共产党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研究创作的划时代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固理论基础。当今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仍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全书三卷共两千多页,为帮助初学的读者理解全书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要点,林兆木同志在长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
本书着重从理论研究方面阐述恩格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贡献,以使我们能够从中深刻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以及创作和发展。本书为英文影印版。
向列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