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北京市及城六区人口现状、人口调控的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人口调控的相关经验、人口调控机制分析、北京市目前调控人口的手段及其问题、制约北京市有效调控人口的主要因素等。
本书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4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本书作为本次人口普查专题研究成果《新时代的中国人口》丛书其中的一卷,以此次人口普查天津数据分析为基础,参考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的发展、性别年龄构成、老龄化、生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流动老年人口的城市接纳与融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以城市流动老年人口这一群体为关注点,旨在分析其社会融合问题。全书以社会学、人类学和城市学为基础,以社会空间理论为主要支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依据对流动老年人口、本地老年人口等群体开展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合的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4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本书作为本次人口普查专题研究成果《新时代的中国人口》丛书其中的一卷,以此次人口普查贵州数据分析为基础,参考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的发展、性别年龄构成、老龄化、生育状
本书围绕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展开:从史无前例性、持续渐进性、制度优越性和风险挑战性四个维度阐释其深层含义;通过生育转变、健康转变和迁移转变呈现人口现代化历程;从数量、结构、质量三方面展示巨量级的中国人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战略基础;从年龄结构、民族结构、城乡结构、户籍流动、性别结构阐释“人口规模巨大”
本书从我国老龄化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包括:总人口及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展迅速等特点,并认为健康老龄化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合适模式和途径。随后阐述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内涵和行动框架,分析了其主要思想并总结了健康老龄化对我国的启示。本书针对健康老龄化和衰弱开展了系列研究,为人们了解健康老龄化和衰弱提供了
本书为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国际人权话语中的中国声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张彭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起草委员会上的发言,第二部分是张彭春在联大第三委员会及联大全会上的发言。他的发言中强调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互惠,体现了重要的“合作共赢”的中国价值观。本书进一
本书遵循“文献回顾——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政策设计”的逻辑思路开展具体研究。首先,在分析河南省老龄化现状时,除了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特征进行总体描述之外,还着重将河南省各地人口老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达到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2020-2050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省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本书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文件精神,认真分析了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向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书系统回顾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的变化,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内部各群体的融合之路,有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构想的提出,并为制定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的可行对策提供有价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