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现代性与自由危机的兴起、马克思之前对现代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批判、马克思之前对现代性自由的理性主义批判、马克思深入历史本质的现代性自由批判、马克思对现代性自由观的超越。具体包含:现代性与自由的凸显、现代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构想、理性主义对现代性自由实现的突破与局限等。
1918年到1974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到武昌,武昌都府堤、东湖梅岭1号和长江边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在武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等传世佳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武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武昌东湖宾馆思考国内外大事,处理中央文件,主持重要会议,做出
学术界以往多从批判思辨唯心主义视角解读《神圣家族》,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活世界观的初步阐发。本书在第一部分通过文本解读,阐发该文献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第二部分通过理论研究,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从思辨到生活的转向。通过两部分的架构,以期读者对《神圣家族》有一个全面把握。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经150多年。150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书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全部经济理论,包括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
本书以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借助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所采用的从后思索法,以界定共同体概念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展开全景式研究,构建历史维度和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相统一的共同体思想完整框架。具体来看,首先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共同体进行剖析,在市民社会的阶级矛
本书论述分为三个部分,共有八章。第一部分:数理《资本论》,本部分由本书的1-4章构成,完成了对《资本论》的数理研究。第二部分:必须面对的质疑,第二部分(第5-6章)的写作源于一种情结,既是对本书理论研究成果的检验,也是传播马克思价值科学的行动。第三部分:数理《资本论》的当代化。本书从第三部分(第7-8章)开始,以数理《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为依据,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作出了必要的理论概括。特别是深入阐述了《资本论》以道德社会学视角所阐析的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现象,对经济与道德、资本与人格、历史与正义等道德哲学问题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大量细致入微的
本书首先在本体论层面阐释了“事实”与“价值”范畴的哲学内涵,进而明晰“休闲事实”和“休闲价值”,由此确立阐释马克思恩格斯休闲价值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和框架。成果主体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休闲价值思想的探源与阐微,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为读解对象,阐释了他们代表性及重要著作中的有关论述,汲取中蕴含的休闲价值思想,从中发现他
本书以马克思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为题。首先,从思想史层面对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源流作出了考察和梳理;其次,从特征和逻辑层面对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分析;再次,从内在规律、动力机制、评价尺度等角度对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作出了全方位呈现;最后,将理论联系于现实,探讨了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基石。本书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哲学著作完成时间的先后,节选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五篇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