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既体现了社会形态由近代向现代的跨越与变奏,又描绘了马克思哲学的整体图景。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需把握如下要点:第一是澄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概念、论域;第二是依托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分析呈现唯物史观的具体化路径;第三是在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析的基础上,展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本书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和书信,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与未来希冀,全书融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提供学术借鉴,同时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思想借鉴与现实指引,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长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国化的相关论文。上卷分为三编,第一编是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发展及其中国化历史过程的文章,第二和第三编分别是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报刊实践与新闻思想的文章。本书下卷分为四编,第四至第六篇分别是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精神生产”这一概念并非是马克思所创造的,但它之所以能够作为科学理论展现于世人面前,确因马克思将它首次置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而造就的。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不仅是马克思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
资本逻辑的发现和批判可谓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为深刻的理论主题之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披露了资本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固有的、无法克服的内在及外在边界,展现了资本内孕的自我灭亡的最终发展趋势,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完成了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完整内涵与最后链条。本书稿是作者人文社会研究专项项目成果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本书致力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态度、活泼的语言,生动回顾、深情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向毛泽东同志学习辩证法》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曲青山同志的11篇文章。文章围绕毛泽东同志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独立自主的原则和精神、反对自由主义、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反对官僚主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和阐释,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
《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是河北大学文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团队创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呈现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增进学界对这一较新领域的认知和了解;也期望挖掘马克思主义文艺伦理研究方面富有深意的话题,推进学界在这一学术空间内的探索和对话。该集刊立足于对中国学术的推
笔下起风雷 胸中百万兵: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