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集刊。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为CSSCI来源集刊,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2023年度资助集刊。主要刊载有关中华民国时期(1912-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孙中山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急速递进的变革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革命后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而民国初年社会的混乱政局是封建王朝崩塌后的回澜,社会危机中又孕育了新的历史转机&he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是一本反映辛亥年保界救亡运动的作品。1911年,英国侵占云南片马,法军陈兵中国云南边境,沙俄借修订《伊犁条约》及附约之际,企图攫取新疆、蒙古等地的多种权利。传说列强在巴黎集议,计划瓜分中国,仅留河南、陕西作为中国土地。在边疆和民族双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势下,当时的政界、商界、学界、华侨、
1900年,随军记者乔治·林奇随英军来到中国,《东方与西方,1900年的交锋》就是他中国之行的记录,全书分为二十五章,从他踏上中国上海写起,直到事件结束,记录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描述彼时中国大地的自然状况,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困苦生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对西方侵略者的野蛮行为进行了道德批评和
《近代史学刊》是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包括专题讨论、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书评、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本书第31辑,设置“汤寿潜与近代中国研究笔谈”“近代海外华商与中华商会研究”“政治社会史研究”“专题研究”“学术述评”等栏目。
涵变:清末民初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困境(1895-1917)
本书是畅销小说作家肖仁福创作的晚清时期历史普及读物。作者深入探究晚清七十年间的战争、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历史逻辑和人性逻辑观照当时情境和人事,抓住“利益”这一重要线索展开论述,生动呈现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慈禧太后、恭亲王奕等晚清人物所参与的跌宕变局,剖析其时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本书中,晚清激荡的文化冲突和观念裂变之
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谦德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每天必开会,开会必演说的现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徵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条约研究会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修约决策机构。1926年10月,顾维钧开始筹划成立条约研究会,邀请专门人才处理到期修约相关各项问题。1926年11月9日,该会举行成立大会。自1926年11月18日第一次常会,至1928年5月3日第48次常会,该会共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该会由顾维钧主持,参
本书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的一种。发生于1900年的庚子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来是晚清史研究中的显学,相关著述可谓浩若烟海。然即便珠玉在前,庚子研究也并非题无剩义,其隐而未彰之处尚多,庚子西狩便是其中之一。本书整理收录了6种与西狩相关的史料,其中有亲历者纪实自述性质的《庚子西行记事》《长安宫词》《西巡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