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 全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出版活动为研究对象,按照历史进程的先后顺序,从出版物(书、报、刊)、出版活动(编、印、发)、出版管理等方面,对该时期的出版业进行考察,记述其发展历程、研究其发展动因、揭示其发展规律。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运用“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客观全
本书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建的文集,约367千字,共收录文章58篇,均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时间跨度从1988年至2019年,长达三十余年。文章经归类、编排,成书共分为文脉地标、远思怀人、缥帙留香、出版之思四个章节,对应收入有关出版社、已故出版人、重要出版物以及业界思考等方面的文章。庄建记者长期活跃在文化领域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渠道,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主体,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展现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自身从事中文科技期刊二十年的办刊经验及期刊编辑学研究成果,提出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与措施。本书从数字化、专业化、国
《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3)》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效能提升”为主题,探讨科技期刊国际传播的宏观环境与传播新挑战;聚焦我国科技期刊国际传播现状,首创国际传播力指数,开展整体传播力和国际传播力的定量统计分析;从个刊和集群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及特征差异;总结我国科技期刊国际传播现存问题,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着眼于平台经济视野,通过科技期刊平台产业的摸底调研和中外对比,明确了“科技期刊平台”的定义及分类,深入剖析平台经济视域下期刊平台发展要素,研究保障平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回答了新时代作者/读者、期刊、平台等多方权益如何实现均衡发展的问题,并综合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产业平台的发展
本书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融合发展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出版融合发展是我国出版业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特定阶段,数字出版强调出版内容的革命,融合发展突出出版范式的变革。在内容上,出版融合发展包含了出版关联技术影响下的出版内容和形态融合、营销管理创新、出版机制创新等方面。以此为基础,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领域为研究方向,
作者青年时期曾以编辑家龙世辉、茅盾的个案研究奠定其出版学术基础,并开启治学生涯。本书精选作者从教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后出版个案研究的精品力作。案例选题更为典型,材料搜集更为厚实,分析揭示更为深刻,精彩呈现了中国当代出版实践中所凝结的知识和文化创造的复杂甚至尖锐矛盾。 走出个案是每一位个案研究者深入个案后的向往。本书思
遵守出版行业的规范,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是出版行业从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坚实基础。出版行业需要遵守的规范较多,并且内容不断更新,本书内容根据现行的最新规范进行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出版物格式、单位与量、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公式的编排、表格与插图、参考文献等。本书内容较新,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实用性,内容包
《我与出版我与发行》是作者王久安2012年10月出版的《我与“开明”我与“中青”》一书的“姊妹篇”。全书分为“我与出版”、“我与发行”上下两编,共收录了作者于1990年至2022年间撰写的文章72篇,以及上世纪80年代撰写的书讯摘编1篇,20万字。“我与出版”分为“记出版界的前辈们”、“怀念中青社的领导老同事”、“中青
本书稿精选作者历年来发表过的作品,集结成册,分为采编札记、图书评论、文史专著三个部分。内容涉及鼓励编辑勤于动笔、报纸副刊的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安徽民间文化综述、皖山皖水游记,以及关于《奇猎记》《时代悲歌》《远方的怀念》等书的书评文章。书稿大量融入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史典故,兼之灵动秀美的人文山水追踪、探秘,能让读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