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经济地理》是《中国经济地理》丛书之一。《中国经济地理》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卷《青海经济地理》主要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本书总体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生产力布局的经验教训,全面展示了青海生产力布局特征,总结和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资源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手册
小县城,大中国透过县域之治,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小县大城》基于作者团队历时五年的实地调研,系统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城镇化路径小县大城,即空间体量较小,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通过独具特色的产业政策形成高水平的发展路径。该研究从福建德化县等多个典型县域出发,详细揭示了这一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逻辑,并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科创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着手,重点阐述科创金融支持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四川省深入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从四川省科创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入手,从科创金融资源集聚、科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科创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创新、科创金融
《南大商学评论》是由南京大学商学院主办的经济学、管理学类非连续的学术刊物。创刊以来,以其规范、严密、扎实的研究风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2012年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入CSSCI来源刊物。《南大商学评论》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实践,提倡从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3~2024)》是嘉峪关蓝皮书第7本,由嘉峪关市委政策研究室主持编撰,是定位于分析总结嘉峪关发展现状,预测嘉峪关发展未来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本书通过对2023年全年国际金融市场的回顾,以随笔的方式详细记录了2023年国际金融市场在美欧等控通胀和地缘冲突博弈加剧的环境下度过的有惊无险的一年。具体而言,高利率和流动性收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在2023年出现了硅谷等银行关闭风波以及金融市场动荡,未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高利率环境下股涨债
本书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全书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本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共分七章分析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国民经济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本书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等专题开展
本书是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由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党的重要文件撰稿人,改革历史的见证人张卓元教授牵头组织撰写。全书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成就等多个方面经济理论和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经济学40年理论探索、发展历程、基本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