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做了扩展,包括我国各地主要的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大麦、燕麦、荞麦、玉米、高梁和谷子)、豆类作物(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木豆和鹰嘴豆)、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和向日葵)、纤维类作物(棉花、苎麻、黄麻、红麻和亚麻)、块根块茎类作物(甘薯、马铃薯和木薯)、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特用作物(橡
本教材是在2010年出版的《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精神,吸收国内外种子生产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种子管理的实践经验修订而成。全书共分8个项目,主要内容有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概述、作物品种选育基础知识、作物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
社区种子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国际与各国民间组织推动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尽管社区种子银行已有30多年历史,数量、多样性和推广速度一直在迅速增加,但是人们对其作用、贡献和价值所知甚少。本书回顾了社区种子银行的历史、演变、经验教训、挑战和前景,同时包含了广泛的研究案例,是第一本关于全球范围社区种子
本书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2011BAC07B03)"和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围封前后荒漠草原区土壤种子库特征与繁殖对策研究(31540007)"支持下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宁夏盐池地处我国典型的荒漠草原区,自古以来就是农牧交错带。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
本教材的编写以ISTA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国家种子检验规程为依据,以服务学生就业、服务种子行业(企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力求能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教材设计了5大学习情境(了解种子检验、种子扦样、室内必检项目检验、室内其他项目检验、田间检验),包括14个项目(了解种子检验、了解种子质量、种子扦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常规育种方法、现代育种技术、重要性状的鉴定方法、品种审定与种子生产和主要农作物育种等内容,是一本总论和各论合二为一、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充分考虑教学思路和读者群体、由15所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通力合作的统编教材。
《种子生产学》是为我国种子相关专业骨干课程编写的教材。本教材的编写以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避免与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的重复,并考虑与种子相关专业其他骨干课程内容的衔接。全书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构成,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共12章,实践部分包括10个实验实训内容,各章附有本章小结、应用案例及复习思考题
《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编写,编写委员会成员由4个国家(美国、荷兰、德国、墨西哥)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20名专家组成,成员的专业领域包括植物育种、农学、生态学、食品科学、社会学、毒理学、生物化学、科学传播、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法学、杂草学和昆虫学。《遗传工程作物:经验与展望》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方
本教材由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三方技术专家共同编写。编写团队从种子检验员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与企业具体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从业能力、资格要求,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本教材。本教材内容丰富,以种子检验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详细介绍了种子扦样检验、种子室内检验、种子
本书共分为十章,介绍了作物品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类,作物淀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油脂品质和纤维素品质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代谢和相关基因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作物面粉品质、面团品质及最终加工品质的评价指标及**测试技术,还介绍了品质检测的新仪器和新方法,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