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成果出版。内容包括通过开展采集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和农作物等各类样品5000余件,分析测试了30余项元素或指标,获取10余万条数据。查明了土壤29项元素或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统计了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分析了土壤元素指标含量的
为了提升寒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冻融农田水土环境健康循环模式,本书以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寒区农田水土环境低碳、绿色、可持续生产为目标,采用室内机理探索、大田试验验证、区域尺度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探索了冻融土壤水、热、养分环境响应机制及协同调控技术。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农田冻融土壤
本书以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苏打盐碱化机理与驱动机制、土壤农业利用障碍机理与盐碱胁迫机制,以及障碍因子解析和障碍消减机制的顺序布设篇章。形成机理与驱动机制部分包括宏观尺度下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发育和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微域尺度土壤盐碱化过程和影响机制。土壤障碍机理与盐碱胁迫机制部分包括土壤盐碱化特征、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耕作侵蚀作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西南干旱河谷区土壤侵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从坡耕地耕作侵蚀作用机制入手,以西南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模拟耕作试验、室外原位冲刷试验,应用土壤科学、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学、水文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较为系统
园林土壤概论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和分布、理化和生物性状以及利用改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全书分为12章,包括绪论,矿物,岩石,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土壤孔性与结构,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及其调节,土壤胶体与离子交换,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养分与肥料,园林土壤等。《园林土壤概论》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水土保持教学经验、科研与科技服务成果,融合我国水土保持行业最新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要求,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研究进展、坡地土壤侵蚀及防治技术、我国水土保持实践、荒漠化研究及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区域荒漠化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水土保持实务等。该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
本书以甘肃省M县荒漠化治理实践为案例,采取实地研究(FieldResearch)方式,通过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和口述史方法收集资料,以1950-2019年荒漠化治理实践演变为主要线索,采用社会转型范式和环境史视角对其治理实践进行多维度、长时段的梳理,剖析荒漠化治理模式演变的社会动力机制,并探究未来中国社会转型中环
非饱和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且往返可复的特性常对工程造成危害,因此其水分迁移特性越来越得到重视。本书通过对非饱和膨胀土水分迁移模型研究、试验用土土水特征及微观结构研究、考虑温度效应的非饱和膨胀土水分迁移试验研究、非饱和膨胀土水分迁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及非饱和膨胀土的水分迁移的数值分析研究,探讨了土体细微观信息提取的
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土壤粒径分布、土壤结构及其功能、土壤中的机械力和水力、水和土的相互作用、土壤水分分布与静水力学、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气相、土壤热行为等。
《海南农垦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是对海南农垦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的集中反映。在充分应用“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利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进行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首次介绍了海南农垦耕地地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农垦耕地资源现状、耕地土壤属性、耕地地力等级和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初步提出了垦区耕地资源合理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