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现代阐释,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中华历史。学者易中天潜心撰写,历时九年,全部完成,共24卷。跟随"易中天中华史"远航,我们将开始寻根之旅,发现祖先的足迹,破译诸神的秘密,知道"早的中国"在哪里;我们将体会夏的质朴、商的瑰丽和周的早熟,感受春秋战国的英雄气质,汲取先秦诸子的卓绝智慧;我们将惊叹两汉两罗马双峰并峙,领
本书稿是对明代汤显祖《玉茗堂书经讲意》的点校整理,《玉茗堂书经讲意》十二卷,解《尚书》五十八篇,明代万历四十年刻本。《玉茗堂书经讲意》是现仅存汤显祖的经学著作,汤氏“数十年究心理学,得其精要”,全书以阐释经文大意为主,先列经文,然后是讲意,摘取经文中重要内容阐述,关注圣王之道,经学世界里的汤显祖对于二帝三王之道、心性论
第24卷《命运和选择》是中华史系列的总结之卷,易中天带你快速闪回,从3700年以前洛阳盆地上“中国崛起”开始,鸟瞰西周如何以政治智慧构建起华夏文明圈,又怎么把“产权不清”的锅甩给了子孙,再经战国两百年试错、变法与争鸣,中华终于步入帝国时代。此后,中华帝国史鲜明地分作四段:秦汉至三国410年,创建期;三国魏晋南北朝400
本书是对“国际《尚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尚书》学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的结集。作者围绕《尚书》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出土文献与《尚书》研究、唐写本《尚书》文献研究、域外《尚书》文献研究、《尚书》文字文法研究、《尚书》学论争等相关论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书稿内容分为《尚书》思想研究、《尚书》文本研究、《尚书》语
《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内容为武王灭商之后,向商朝王子箕子请教,箕子为武王开陈治理国家的大道。其内容包括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征和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九个方面,故称九畴。《洪范口义》对《洪范》的解释,重在疏通经义,对于天人之际不做牵强附会的发挥,在关于《洪范》的注解中,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五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六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天”及敬天文化;“德”及明德文化;“罚”及慎罚文化;“民”及保民文化;“酒”及饮酒文化;《尚书》经典训诂的文化嬗变。
该书分八章介绍了商代的气候、农业、时间、空间、社群和宇宙学等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引证全面,融会贯通,很多观点对后世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是西方甲骨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有比较大众化的写法,作为商史入门的书籍,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
先秦古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
本书以战国秦代地方社会为研究对象,以近半个世纪来公布的简牍、陶文、青铜器铭文等地下出土文献为主要史料,结合古代传世文献,以“二重证据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注重古文字的辨析与考释,探讨出土文献所见战国秦代地方社会的乡里组织结构,乡里职官、行政,乡民义务,社会秩序,乡里生活形态等问题,尝试勾勒国家和民众多重视野下,战国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