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关于中国口号的文章,源于很多人对口号的误读。 一提到口号,人们一般认为那只是带有纲领性和鼓动性的简短句子,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其实,口号的内涵并非如此狭隘。口号是它所属于的那个时代、那个领域的大势所趋、发展所向。口号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口头.也并不一定由民众众口齐声呼喊。口号也可以存在于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呈给皇
本书内容包括:民俗风物、祥瑞吉物、传统文化、人物荟萃、艺术瑰宝等。
《旌勇里国史讲座(第2辑)》就是这个讲座部分讲稿的汇编。随着讲座的延续,这个汇编将陆续出版下去,以便更多关心和有志于共和国史研究的人们都能分享这些讲座的知识。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从2001年初开始,每月都有一次国史讲座。讲座邀请国内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名学者,以及共国和国重大
《燕京学报》是原燕京大学创办的学术刊物之一,1927年创刊,以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办刊宗旨,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等均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学术文化上产生过重要影响。1951年因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而停刊。1995年燕京研究院建立,学报复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担任主编。新《燕京
慈禧亡灵—百年重大考古书系
《俄罗斯汉学史》分期连续撰述俄国汉学形成、发展和成为世界汉学的一支劲旅全过程。从历史溯源起,中经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三个历史时期,迄于以齐赫文、米亚斯尼科夫、基达连克为代表的当代汉学新时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的俄罗斯汉学史。
该书拉丁文版的原书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本书通过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旅行的所闻所见,不仅介绍了中国及亚洲各地的宗教信仰,还有他们在中国所见到的各种人文与自然的奇异的事物,如中国的动植物、矿产、建筑、文字等,同时附有数十幅精美的绘画,因而出版后在欧洲引起较大反响,不仅被当时
从书名知,这不是一部学术专著,只不过是一种教材,更确切地说是一本讲义而已。但如果读者肯耐心地读上几讲,也许就会提出这样的诘难:“这是教材吗?”其实,我自己也常常为本书的定位而困惑。作为教材,一般都会有介绍该课的性质、学习对象、学习方法之类的文字,然而,本书于此却付阙如。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首先,对于“讲什么”亦即“文
这是一部既具学术品格又有工具书特质的大型事典。该事典通过306例事象,勾勒自先秦以迄民国的中华文化进程,观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纵向层层递进,波澜起伏;横向条分缕析,此呼彼应,并且展示了中华文化由多民族共创,由内外因素互动涵化而成的特点,从而达成一部多维度的,又史迹清晰的中华文化事典。其体例新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首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