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所需的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知识而编写的教材,与同类教材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教材内容依据石油化工类环境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按照工程设计知识模块进行划分,从环境工程设计基础与设计过程、材料与设备、工程设计与制图三部分进行阐述,并始终以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为主线,再举一反三将设计知识应用到大气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也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是一种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因气候变化而成为全球性议题。基于北极气候变化属于“全球共同关注事项”,目前的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功能不足,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本书系统把握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从碳排放权交易的缘起:气候变化导入,梳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机制,系统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要素与机制,搭建碳排放权交易的架构。 在此基础上,对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活动:总量确定与配额分配,MRV,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与价格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为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陆续宣布碳中和时间表。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
本书在总结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实施进展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公众三重视角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在推进“碳标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识别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本书基于1998—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面板数据,遵循时空特征—经济影响—驱动机制的思路,综合应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重心分析、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时空地理加权模型等方法和模型对雾霾污染相关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本书首先从地级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群多个尺度综合探讨雾霾污染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其次分
环境气候问题已经成了地球不可承受之重,使得各国不得不将净零排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书介绍了欧盟、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南非的碳排放情况和减排措施,可供我国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参考借鉴。
《碳达峰碳中和导论》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发展历程到开启碳达峰碳中和新征程为逻辑线,系统梳理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认识,回顾了全球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借鉴了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碳中和路径模式,全面分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路径,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绿色低碳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绿色低碳工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生态措施和工业固碳手段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市场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要商品、进行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当前碳市场已经成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如期实现碳中和,必须要全方位提升碳汇能力,强化生态系统碳汇、工业固碳和碳
本书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特点、经济结构特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潜力,可以将1949-2035年中国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结合对中国不同阶段碳排放的测算及其特点,以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和产业差异,对中国2017年后,中国启动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开始直到2060年的碳排放权利分配机制进行整体构想,重点对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