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共7期30卷,由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所著,被誉为中西医汇通的经典之作。本书重新汇编了药物篇(共五卷)和方剂篇(共八卷)的内容,药物篇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为药物的选择与配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剂篇则收录了众多方剂,每个方剂均详细说明了其组成、功效、适应症及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理发明》为清代医家黄元吉编辑。本书又名《医理不求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本书以清春林堂刻本为底本。全书共8卷,卷1、卷2为脉证、医理,以及多种内科杂病的病因病机、症候表现、治则治法;卷3、卷4记有内外妇儿医案180余则,每案记述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体征、病情变化、治疗过程等,分析病因病机,阐明治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吴门医派卷:《花韵楼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顾西畴方案》《顾西畴城南诊治》《吴门治验录》《书方宜人共识说》《松心医案》《
江苏中医名家众多,著述宏富。本书是吴门医派未刊古籍的第三卷,选取古医籍文献以清代至民国为主,仍然对吴门医派的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临床 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版本,对其进行点校勘误,编纂出版古医籍校勘简体横排本,内容涉及医论、医案、医话、诊法、方剂及临证各科,包含很多未刊医籍,其中不乏名
本项目对苏派中医的历代名家医籍进行全面考察,选取学术价值高、版本珍贵、市场价值大却未曾刊行的珍稀文献,对其进行校注勘误,按流派不同分卷编纂出版古籍校勘简体横排 本,同时每种古籍写出作者介绍、校记等。出版后将代表江苏中医古籍的整理水平,为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本项目的读者群为中医师、流派学术继承
《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等编撰。全书共90卷,是清政府组织太医院原判吴谦等编撰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书。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论理深入浅出,颇多圆机活法,语言简要扼要,切合临床实际。故《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其"有图、有说、有歌诀,俾学者既易考求,又便诵习。"
乾隆四年(1739年),御医吴谦接到“该修医书,以正医学”的谕旨。吴谦奉旨后,与另一位总修官刘裕铎,在全国征集各种新旧医书,乾隆七年(1742年),经过数十位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编纂完成。乾隆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所收之书,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共九十卷,十五个子目书,包括“一论二要旨,两注十要
全书共四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关格;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抜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全书内容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点,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
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收录胡耀贞遗留下来的七种医武著作、两篇学术论文。第二编收录胡耀贞传承、胡丽娟收藏的珍贵医武文集。第三编收录胡耀贞年谱及研究胡耀贞的论文。第四编是胡耀贞弟子、再传弟子的回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