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的一本专著,系统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围绕臭氧污染成因和预报评估技术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气象因素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机理。详细阐述天津地区典型臭氧污染过程成因分析实例、臭氧精细化数值模型构建以及预报评估技术集成应用等代表性成果。
面对减排压力增大、经济增长趋缓的新常态,中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碳排放最主要源头的产业部门,则肩负着实现该目标的首要重任。由于经济产业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碳关联关系,且在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产业碳减排能力迥然不同,使得产业碳减排成为一个典型环境相关的非确定性复杂博弈问题
本书共2章。第1章介绍了110种有毒液态风险物质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环境行为、检测方法及依据,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等;第2章对近年涉有毒液态风险物质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进行了分析,按照引发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非正常操作,输、运系统故障,设备状态异常,非正常工况,风险防控设施失灵以及自然灾害等
本书基于我国煤炭消费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强度变动特征,分析煤炭消费结构变动与碳强度间的内在联系,探究煤炭消费结构优化对《“十四五”规划》中碳强度目标的影响程度,根据煤炭消费结构低碳化评价结果明确现阶段我国煤炭消费结构低碳优化的方向和路径,对我国煤炭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模拟,为煤炭消费结构优化提供量化参考。
建立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完善环境资源价格机制的重要抓手,是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2011年,中国获得世界银行市场伙伴准备基金(简称PMR)赠款,用于支持开展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和深化研究。本书从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碳市场的若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高职高专院校环保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涉及大气污染的成因、转化、大气污染物特性及其治理方法等。本着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大气污染相关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引,确定学习内容,重点介绍针对特定废气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
本书以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计算20092019年期间全国30个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在此基础上从单要素和全要素视角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中国以及各省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探究11年间碳排放效率演变趋势,又进一步基于经济、人口、土地
作者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的指导下出版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一书,成为2021年度的双碳问题的畅销书。为了在2023年底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传中国的碳中和政策和实施的行动,作者在解特使的指导下,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主轴,对目前国家发布的500多个十四五规划和各类实施方案进行了系
在全国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了解评估普查工作和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了解普查的成效,本研究设计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估调查问卷,以反映污染源普查的实施过程、效果和影响。针对影响普查成效的四类对象,即普查对象、普查(办)管理人员、普查员和公众,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既有共性又有差
本书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碳理论基础、碳排放核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碳中和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能源领域、建筑领域、钢铁领域、交通领域、化工领域、环境生态领域等,同时针对碳中和技术集成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提供了相应的实际案例。为了适应不同行业领域读者群的需要,本书在取材上兼顾基础性、全面性和新颖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