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自2018年以来《上海科技报》科学文化版“湛露”专栏、上海市科协“湛露网”发表的文章,以读者易于理解、接受与参与的方式来介绍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对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积极意义。
人类的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地球各大洲之间的沟通,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大航海中,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横跨亚非的七次下西洋曾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结合相关历史记录,介绍著名航海家出生入死的艰辛历程、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历史影响,展现航海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历经二十年,从2003年起源于江苏、安徽地区性的竞赛发展成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参赛地区最广、涉及学科门类最全的全国性研究生大赛。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初心不改。在这二十年中,涌现出一批投身数学建模竞赛事业的专家学者、组织工作者、指导教师,形成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案例。
本书是“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系列的第七辑,着眼于互联网科普的平台化发展,对以“科普中国”为代表的公共平台和以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上的科普生态状况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析,用数据画像的方式多方位呈现了科普内容、科普创作者、科普用户之间复杂而有序的互动,反映了互联网科普生态的现况与趋势、机遇与挑战。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
本书汇集了这些关于“假如”的奇思妙想,为这些看似荒诞无理的假设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推论,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插图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科学世界。读者可以跟随“威严士”的脚步探寻科学的奥秘,了解到科学假设背后的知识和原理,在趣味中学习和思考,深化对于科学的兴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要求。新时代的科普能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成为进一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基础性工作。本年度报告深入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对于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文化
本书汇集恩斯特·海克尔百幅极具代表性的博物画作,不仅有众多海洋生物,还包括蜂鸟、羚羊、猪笼草等陆生生物。他运用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精准捕捉生命的动态之美。图版中所呈现的繁复、对称的构造,对新艺术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不竭的灵感。他们的创作将自然科学与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
本书第一部分揭示了宝石矿物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和开采的。解释了光的重要性,如何区分真假,切割和抛光,装饰技术及其应用,从4500多年前一直讲到现在。第二部分是宝石品类介绍,详细描述其历史、特征、化学和物理特性,突出了一些有趣的项目,如故事、神话和相关图例,并附有一张显示全球宝石矿床的彩色地图。
这是一本有趣的,让孩子乃至成人都爱不释手的超级科学实验百科书。本书包含了从可以立刻动手的简单实验,到小魔术、手工艺品、料理实验,有趣的科学实验、人体实验,对小动物进行观察的实验以及科学家们进行发明创造的真正的实验等等,书中以实景图片还原实验过程,直观呈现实验现象,可谓包罗万象,妙趣横生。
《中国工程院年鉴》是记载中国工程院历史的文献资料。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了反映中国工程院每年开展的工作、取得的业绩和各方面情况进展,是一部综合性资料书。本书为2022年卷,根据2022年的工作内容,全书分10部分,共100万字。主要内容为:1.重要文件;2.会议纪要;3.院士队伍建设;4.战略咨询;5.学术活动;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