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的论战》一书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学家讨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文集,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西方经济学者是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讨论观点。本书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内容。本书的写作背景是1979年11月,国外一些著名经济期刊(诸如《剑桥经济学报》)主办了经济学家联合会,讨论了这些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不
进入21世纪,全球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书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研究对象,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生成逻辑、主要内容以及创新性发展进行分析,同时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并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指向。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之下,长期工业化发展的背后必然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也势必会对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农业产生威胁。反思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农业生态危机,立足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以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为指导,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探寻宝贵的生态农业思想之源,分析其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阐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构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上对其总结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本书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伦理思想和学科建设发展成就为研究对象,在对改革开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套丛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的结题成果,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本书从历史演变历程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分为十章,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
本卷试图全景式地展现20世纪下半期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各国的发展过程,突出的一条主线就是其曲折发展的三部曲,借此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三个命运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一是1945—1985年,苏东各国力图突破传统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的改革,三次来潮,又三次受挫,曾取得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历史教训?二是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
本教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思路、原则和方法构建体系,进行原理展开。具体表现为物质世界的发展、人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层次,以此为基础,进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层次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本教材进一步分析了第三层次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同社会形态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本书共分九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天才般的大脑;他的目光;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全书在大历史观视域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者以历史典故、历史故事,生动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内容、使命追求、开放品格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