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秩序是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变量之一。资本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总是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
本书是吉林大学张盾教授第二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他过去20余年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个总结。作者将这些研究内容整理凝练成现在这样一个结构,包括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哲学基础”、“学术史渊源”、“经典问题”、“当代效应”和“中国式问题”等五大主题,编成五篇,期望以此展示出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种总体性的理解。
本书内容包括:剩余价值之化为利润及剩余价值率之化为利润率、利润之平均利润化、利润率下降倾向的法则、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利润之分为利息与企业利益。生息资本、利润之分为利息与企业利益。生息资本(续)、剩余利润之地租化、所得及其源泉。
本书是马克思的一部早期文稿,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起点上一部“种子式”的经典著作,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胚胎和萌芽,以人的解放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形象的最初蓝图。本书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着重阐明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
本书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本书以深入掌握《共产党宣言》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介绍、《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以及对《共产党宣言》逐字逐句的解读等,为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共产党宣言》导读课程。
致力于探究文化伦理的基本问题,以文化哲学、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实证考察与文献分析,运用理论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深入文化领域,考察文化行为,原创文化伦理学基本理论。本著作从阐述伦理学基本理论即完善原则与正义原则开始,以此为指引确立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正义准则,以文化伦理的完善准则和
“尘海苍茫沉百感”是鲁迅的名句。本书秉承马克思、鲁迅的精神气质,以随笔、杂感的表达方式,分“上下求索”“代际薪传”“盘根错节”“心事浩茫”四辑展示了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现实观照和深刻思考。内容既包括对马克思作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现象的探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的辨析,还有关于学术史的清理和学者群体代际更替现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首要重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三种不容忽视的文化主张: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儒学复兴论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张岱年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理论奠基人和重要阐发者,本书从历史和理论双重维度展现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全貌。历史纬度:梳理其发展历程和阶段;理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对工人运动和政治经济学的共同关注,制定了对经济范畴在历史与结构双重维度上进行社会形式溯源的方法论方案。马克思以货币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为切入口,通过“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锚定价值形式分析框架,内在必然性地将价值范畴还原到一定社会形式下的劳动,不仅实现了范畴形式与内容、思维形式与客观社会形式的统一,而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