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稿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是乾嘉关陇作家群研究丛书系列成果之一。吴镇是乾嘉关陇作家群的领袖,一生酷爱文学,著述达三十多种,有《松花庵全集》存世。吴镇在诗、词、文的创作和诗学理论上取得了较大成就,曾得到清代著名作家袁枚、王鸣盛等人的高度评价。书稿对吴镇展开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借助新发现的《吴氏家谱》和《松花庵诗话》等资
本书对“唐前期文学与文化共同体建设”这一话题进行了详实的梳理与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基本国策的制定、执政理念的提出、新文学理想的确立、正统思想观念在三教政策中的贯彻等方面,阐述了唐代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坚实基础。其次,通过对唐代前期众多非华裔墓志的排查、研究,厘出渐趋明显的华夏文化认同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学
本书为严迪昌先生遗著,经其弟子整理,首次公开出版。本书分为遗民心谱朝野离立流派消长风雅总持人间世相八旗人文与闺秀才人六编,收文三十余篇,涉及清代的诗、词、文、戏曲、小说等文体,对清代文学史实重予审辨,扫除诸多偏见、陈见,视角独到,考论精辟,尤见文心与史识。另有其弟子所撰导读、年谱等,便于读者了解其生平与学术。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众多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文学社团,以及其他综合性团体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丛书”,这些“文学丛书”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其“文学丛书”的深入探讨却显得相对冷清,鲜有学者涉足。本书开创性地对中国现代二十余个社团所编辑出版的数十种“文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手稿篇、书信篇、字画篇、其他篇,其所讲述的很多都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学档案。它们有的源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大师: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曹禺、老舍、沈从文、夏衍、梁实秋、朱自清、俞平伯等,有的出自当代文学大家金庸、杨绛、徐迟、史铁生、杜鹏程、杨沫、徐光耀等人。作者在讲
本书是一部由文学和艺术门类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的协力攻关之作,以10章规模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文学、网络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术、设计、艺术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作了贯通性分析,在中国文艺现代性领域展现出跨院系、跨门类和跨学科汇通的学术可能性。本书着力呈现中国文艺现代性在各艺术门类中的特定景致,同时就其在各艺术门类间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最新成果的结集,全书包含专辑、文献、年谱、论述、捐赠与特藏等板块。其中专辑重点关注周氏兄弟与中国其他现当代著名作家年谱编纂的相关问题,文献部分收入罗家伦、傅斯年、汪静之等现代作家的佚作,年谱板块对张若谷的著作进行了编年整理,论述部分包含对胡道南、李劼人、创造社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和文学流派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命名的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历史时期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不相同,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彼此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即基本原理大体上是一致的,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概念以及中国
本书是一部概括性论述公安文学的史稿。书稿对中国公安文学走过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作了适当的回顾和评价,同时以个人的视角,对公安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作者在对公安文学的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的基础上,对公安文学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全书共有十个章节,具体论述了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功能、价值、特征等问题,探讨了公安叙
先秦两汉是中国文体学发展的滥觞期,孕育着中国文体学的基因,对后世文体理论、文体批评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这一时期文体学史的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卷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文体学发生、发展的内部动因、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并深入发掘这些因素与相关的外部背景的互动关系,如礼乐文化、政治制度、经史目录之学等,对先秦两汉文体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