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世界史中一些著名的船只。船作为一种水上工具,经历了独木舟时代、帆船时代和蒸汽机船时代,一直到如今以燃油和各种新能源为动力的时代,它承载着人类接触自然和征服海洋、征服世界的梦想。在我国古代,燧人氏发明的腰舟、伏羲发明的“筏”、在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春秋时期出现的大翼战船、隋朝时期出现的五牙大战舰、隋炀帝
本书包括绪论、水下及高气压环境特点及其生理学影响、失事潜艇搜索、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措施和方法、艇员水下脱险装具、艇员水下脱下途径和装备器材、潜艇脱险方法及其医学保障、艇员水下脱险常见伤病的救治;并包括潜艇脱险使用的附录(潜艇艇员水下出艇减压表、脱险艇员脱险敲击信号表、潜水员与实施潜艇敲击信号表、潜水信号表、相关潜水减压表
涉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通航安全管理与保障工作实务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跨海工程建设通航安全保障工作需要考虑的外部条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案。本书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在对该跨海工程建设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回顾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总结。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工程概况、通航环境、通航安全风险及保障需求、工作机构与工作方案、综合管理与协调、建设期临时设施设备配置、航行保
船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被认为是一系列复杂、动态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来自组织、技术、环境、个体特质等方面的因素耦合叠加于船员个体,使得船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呈现不确定性、突发性和随机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船员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海上事故,本书从船员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认知、复杂网络视角下船员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交互研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清朝已经构建了完整的海难救助制度,海难救助基本被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这是中国海商法史的重大发展。不过,清代前期的海难救助制度是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独立发展而来,而晚清海难救助制度的转型则是对当时世界宏大而深刻变化的应激式回应,这决定了清代海难救助制度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清代海难救
全书分为七章。第1章介绍了影响导航的气象要素(如温度、压力、湿度、风、云和雾)的特征、空间和时间分布以及变化模式。第2章介绍了大气环流、实际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第3章描述了对航行有影响的海洋环境因素(如洋流、波浪和海冰)的特征和变化模式。第4章介绍了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的方法和规范。第5章介绍了气团、锋面、锋面气
本书面向港口物流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将实务操作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系统介绍了港口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港口物流概述、港口物流设施与设备、港口物流运作流程与管理、港口物流发展新技术、港口物流发展政策与措施。
本书总结了斜流螺旋桨标模空泡数值计算研讨会(WORKSHOPQingdao2024)的相关试验和计算结果情况。本次研讨会指定了两个工况的斜流螺旋桨标模空泡计算案例,对应的试验结果提前发布,邀请国内船舶行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船舶企业参加计算,将计算结果按统一要求的格式提交主办方进行对比分析。本书共4章,分别为螺旋桨标模
本教材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号召,致力于建设新时代海洋人才战略。依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的《海船船员考试大纲(2022版)》要求,精心编写了这本教材,以满足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全书共分为七章,系统地涵盖了船舶概论、船舶电气、轮机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