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动力学会议(ICHD)是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于1993年联合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倡议举办和发起的。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是国际水动力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和深海技术太湖实验室主办,国防水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水动力学
本书主要论述了非静压表面流水波模型(简称非静压水波模型)的开发及其在波浪传播演化、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内波产生、传播演化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具体阐述了三类非静压水波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基于结构化网格的非静压水波模型、基于浸入式边界法的非静压水波模型和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非静压水波模型。内容涉及非静压水波模型在海岸工程、
全书共8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长期开展生物观测,建立高相似蝠鲼形态学及运动学模型;针对蝠鲼滑翔、稳速巡航、转弯三种状态,基于浸入边界法和球函数气体动理学格式提出大变形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针对蝠鲼启动加速、交替滑扑两种状态,基于商用软件FLUENT提出自主游动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蝠鲼单体滑翔、主动推进、转
本书阐述了水力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全书分流体的属性,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明渠恒定流,堰流,渗流等9章。
本书为2023年长江泥沙公报,主要公报发布长江流域干流、主要支流及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主要水文控制站(测站分布见图1)水沙情况及特征值,包括多年水沙统计值;2023年水沙特征值及其与多年平均值、近10年平均值及上年值比较;2022年径流量、输沙量的逐月分布。分析了重庆主城区河段、南京河段以及长江三峡水库、汉江丹江口水库的
本书针对深水库区底泥大范围取样分析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高效深水库区底泥综合探测技术。利用声波探测等物探技术,快速获取了底泥分层信息;研究了河底根石的反射信号特征。利用低扰动取样设备取得一定数量具有典型特征的底泥样品,检测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获取了底泥点信息;融合声波探测面信息和取样点信息,提出了基于泥沙级配和声呐数据融
本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库泥沙的高效输移机制及其动态调控与资源利用的互馈效应"(2018YFC0407402)资助下,以阐明多沙河流水库高效输沙的水-沙-床互馈动力学机理为宗旨,采用理论分析、原型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针对制约多沙河流水库泥沙高效输移和泥沙动态调控的基础理论问题,阐明了水库溯源冲刷水动力过程及其对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23》的编报范围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钱塘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等12条河流及青海湖区。内容包括河流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布和洪水泥沙特征,重点河段冲淤变化,重要水库及湖泊冲淤变化和重要泥沙事件。本书共8章,包括:综述,第一章长江,第二章黄
本书依据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的建设要求,围绕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的实践需求,较系统地介绍了水文基础数据“三性”审查分析、水文频率分析、设计洪水过程线、水库防洪调度、水库兴利调度等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经典内容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各课程设计内容均配有工程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水力学实验教程》是“水力学”课程配套的实验教材。本书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编写。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操作类实验,采取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基础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包括10个量测数据、实践操作实验。第二部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