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是川滇交界处人口数量较少的族群。云南摩梭人数约有2万,主要分布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本书以云南摩梭人的语言生活现状及保留了历史上云南摩梭人语言使用印迹的摩梭话村寨名为研究内容,对云南摩梭人的语言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书调查的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德兴村等被称为巴米的门巴族人所说的一种语言,该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目前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书稿严格按照语保的统一要求在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撰写而成,全书内容共分导论、语音、词汇、分类词表、语法、语料等六章。不仅涉及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描写,还包括三个分类
本书在充分参照土家语各个方言描写成果的基础上,加以田野调查的实证语料,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和成果,以“斯瓦迪士百词表”为纲,通过“三级比较法”和“比较词义法”,对土家语核心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斯瓦迪士百词表”的100词基本可作为土家语的90核心词,或者核心语义场。而90个核心语义场的比较结果证实,土家语与藏缅语族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分侾、杞、润、美孚、加茂五种方言,其中加茂方言最为特殊,与其他黎语方言都不能通话,《关于划分黎语方言和创制黎文的意见》曾把加茂方言和黎语其他四种方言划为平行的两大方言,可见加茂方言与黎语其他方言相异之大。加茂方言使用人口较少,仅占黎族总人口的7%,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保亭县黎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
川西高原六江流域地区有民族走廊之称,分布着藏、彝、羌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和族群,这一地区也是汉藏、藏彝交接边界,也是历史上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的地域。本书是以羌语南部方言萝卜寨话为研究对象,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音系,第三章讨论词词类和构词法,第四章和第五章讨论形态,第六章讨
《傣泰同源词对照》以西双版纳傣泐语与泰国语的同源词作对照,是一本新型傣泰语学习、研究的工具书,共收词、短语2000余条,主要收集一些反映傣泰文化、风俗、生活等常用词语。此工具书在编排上按照新傣文高低辅音字母次序排列。每一个同源词都用老傣文、新傣文和泰文对照书写,用中文解释词义,并在傣文和泰文中标注国际音标,中文部分用汉
本书以云南省西盟县岳宋乡岳宋村的佤语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参考语法的描写方法,并结合语言学基本理论,通过田野调查、详细描写、归纳分析等手段,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岳宋佤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重点内容包括语音系统的详细描写、词汇构成及内部关系的探讨、各种词类的深入分析,以及短语、句法成分、单句和复句的细致研究。本书不仅提供了
本书通过对唐五代之后梵文、藏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八思巴文等文字与汉字的对音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从唐五代汉语西北方音到元明时期北方话的诸多声韵规律和音值,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韵书《切韵》和《中原音韵》等汉字归类字书之不足。从学理上分析了历史上汉语的各种民族“变体”,为明确汉语与民族语的接触情况、现代汉语通语形
本书稿为适合于蒙古语零基础人员的阅读材料。书稿内容由语音知识(一)、语音知识(二)、语音知识(三)、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二)、语法知识(三)、语法知识(四)、语法知识(五)、语法知识(六)、修辞格:明喻和“狼来了”“人和猴子”“王爷测试三个儿子”“卓娅也得了五分”“盲人摸象”“农民包荣”“出租车司机哈斯”等短故事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已公开发表的十余篇论文,其中包含《浅析藏语中太阳和月亮名称的由来》《浅析云头符号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浅谈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浅谈〈吐蕃大事记〉文献的历史背景》《浅析第四世夏噶巴活佛坐床典礼上的贺词》《敦煌古藏文〈罗摩衍那〉文献的校勘与译注》《敦煌古藏文文献〈误射赔偿法〉校勘与译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