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包含5章内容,内容包括绪论、运载火箭智能赋能技术、运载火箭机能增强技术、软件定义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系统、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系统发展,着重论述感知识别、规划制导、姿态控制、电气综合(单机、硬件)、软件设计过程,旨在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火箭智能控制系统概念、内涵及设计过程,为航天科研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在天基空间态势感知任务中,对微小卫星自身状态的确定及对感知过程的控制是所有行动的基础。然而,对于承担空间态势感知任务的微小卫星而言,由于受尺寸、重量、功耗等约束,星上资源非常有限;与大卫星相比,其星上测量与控制系统必然面临如何利用较低的硬件配置来完成较高的感知要求,最终实现高效费比感知的问题。基于这一特点,空间态势感知
本书针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两类飞行控制需求,力图利用动态面控制算法简单、过渡过程品质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将动态面控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动态面自适应飞行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两类飞行控制非线性、不确定、多变量耦合控制的难题。全书按照“建模→控制→仿真”的知识逻辑和“控制理论→飞行控制→仿真验证
本书以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延伸到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主要包括故障诊断成果的综述及其未来的发展展望,航天器控制分系统,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故障的统计检测原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原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阈值设计和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径向基函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飞行器制造技术体现了国家装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飞行器制造技术面向航空航天发展前沿,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探求飞行器制造方法与规律,融合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技术,是提升飞行器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国家航空航天
航天运输系统是一个国家实现空间进入、空间利用和空间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航天器快速部署、重构、扩充和维护的保障,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载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本书研究美国、俄罗斯、欧洲以及日本、印度等主要航天国家运载火箭发展技术路线、型号演进情况和型谱发展趋势,梳理各国主要航天任务,研析火箭发展关键技术,
本书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理论与方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的发展,跟踪了当前主流前沿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方法,介绍了卫星姿态确定的技术流程,提出了国产卫星姿态确定方法,设计了资源三号系列卫星和高分七号卫星姿态确定方案,开展了国产卫星姿态定位精度验证与分析。全书紧密围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姿态确定理论与方
未来人类将逐步实现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系统、小行星带以及太阳系边缘的探测,这对深空通信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质量需求。针对超远距离、超长时间、探测器发射功率受限等因素对行星际通信能力带来的制约,《行星际网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优化》围绕行星际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性能优化目标,首先在第2章给出了行星际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设计,然后在第
这本书是由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经3次国际会议研讨,5年半时间编著而成。本书遵循深空探测任务由科学驱动的理念,创新性地采用了科学可追溯矩阵方法,充分释放参与者的“想象力”,重点介绍了构建地平线2061远景预见的四大支柱:即支柱1——从主要科学问题到探测需求;支柱2——从探测需求到代表性任务;支柱3
了不起的玉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