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动物中,猪与我们最亲近。 它陪伴着人类走过漫长岁月。我们喜欢它的肉。从基因上来说,它与我们很相似。我们可以从猪身上采集瓣膜,治疗受损的心脏;提取胰岛素,改善糖尿病。 猪本身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失序:工业化养殖,虐待,污染……以及它肥硕的身体内悄悄酝酿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
斯蒂芬杰古尔德是个热衷于用数字说话、用图形说理的生物学家,他用数字描绘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史。作者开宗明义,他认为,进步不过是一个基于社会偏见和心理期望的虚幻概念,生物从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并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本身就是以人出发的狭隘而自私的偏见。而所谓人类立于进步之梯的顶端,其实只是建立在社会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极负盛名的扛鼎之作,作品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观点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剧变,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本书讲述了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并用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语言,配以丰富的手绘插图,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生动幽默地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
本书的目的是将理论范式进行焕新和融合,将研究方法进行集成、应用。全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案例篇。理论篇从生态安全、生态承载力、生态弹性概念的发展和内涵演变进程入手,梳理关键理论和研究主题,提出以生态阈值和生态弹性焕新(而非替代)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估预警。方法篇对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传统方法进行了简单归纳,从历史案
本书是野生动物和古生物艺术家查尔斯·罗伯特·奈特在1946年的同名经典之作《千古生命史》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两位同样以恐龙和其他史前动物的绘画而闻名的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进化过程。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及技术,重点介绍了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与组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材料和空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全书共分12章,每章附思考题,利于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生物学类专业学生通识课程的教
全书高度融合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两大学科领域,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类核心通识课的教材。与人工智能导论相比,生命智能整合了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和生命哲学等学科内容,推动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促进科学整体性发展、推动人类知识更新、变革思维方式和解决重大现实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材料
本书主要梳理并探讨了专门用途英语语境下的体裁概念构架、体裁理论发展、体裁分析以及体裁教学,系统呈现了如何有效设计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本书重视实践指导,提供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任务和案例,适合体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及语言教学法方向的学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20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植物、动物、真菌、植被等。共鉴定高等植物325科1511属5720种,大型真菌72科218属672种,陆生贝类22科45属129种,昆虫268科1860属3422种,鱼类17科68属113
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时代发展,生态本体论和生态伦理学就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史的维度探讨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哲学的外在转向和内在逻辑,研究生态哲学的历史由来,就是认识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本书的生态哲学基础理论的阐述从生态本体论、人类思维历史进程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生态(环境)伦理学这三个篇章展开。同时,又选取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