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839年最后一次日本遣唐使归国,到1403年日本足利幕府与明朝正式恢复官方朝贡贸易,中日两国的官方外交中断了近六个世纪。但在此期间,随着海商和佛教僧侣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一个充满活力的中日海上贸易网络蓬勃发展。基于对寺院记录、诗歌、书信、传世图像和实物以及考古发现等多类史料的细致研究,本书描绘了当时东亚海域世界
内容简介 唐朝,自开国至灭亡,历经二十一位皇帝,近三百年历史,有过贞观之治,经历永徽之治,再到武周代唐,终于到达空前繁盛的开元盛世。之后,一场安史之乱,搅翻了太平盛世。后来虽有短暂的元和中兴,但在藩镇割据与宦祸党争之下,最终难挽颓势。一代王朝,始于战乱,又因战乱而终。 本书用简洁、诙谐的语言,讲述繁杂的历史,还原历史的
本书内容上溯远古传说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源流、迁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发展历史。让世人看到了城步六七千年的发展轨迹,展现了城步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积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全书
本书所收论文涵盖面较广,包括特稿和五个栏目。特稿论述了观念植入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的价值。“古典文学与文献”栏目侧重于对古典戏曲的研究,既有对于剧本的分析,如清车王府藏曲本自列九部乱弹戏本事研究、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木鱼书叙录,也有对戏剧演出形态的分析,如《“角”与宋元杂剧的转型》,还包括清代流寓文人与扬州唱和关系分析。“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支撑的农业国家,农耕社会的自然环境衍生了延续至今的传统生活方式。种类繁多的传统手工艺扎根于民间,与民生民俗息息相关,以实用、朴素、温情的品格展现了中国从过往到现代的国计民生和区别于其他文明起源地的文化特征。无论是服务于上层的宫廷工艺、充满文人趣味的士大夫工艺,还
本书以“开禧北伐”为中心点,辐射出南宋当时政坛动荡、朋党之争、外交路线、萧墙之内、接班人选的诸多问题。
我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家重视。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本书主要以少数民族地区村寨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村寨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宣恩灯会跟踪调查、女儿会品牌化祛魅、建始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的民族志记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
本书以中山大学博物馆新入藏的梅迩家族捐赠的一批档案与资料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梅尔家族的盈亨利(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办成员之一)、伊萨贝尔(曾担任末代皇后婉容的英文教习)、梅迩(曾于二战期间任美国驻华武官)与茹丝(曾任协和医学院首席护士)等人,其中还有各类民国早期照片、信件、未发表的个人回忆录、日记等。本书将围绕这批档案资
《史略》六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籍专科目录,全书著录、介绍了南宋以前数百种史籍,并加以自己的评论。作者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鄞(今宁波)人。周天游先生整理的《史略校笺》1987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近期周先生对此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由我局推出最新升级版。
本书以讲述铜陵工人运动史为使命,向社会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人风采,从浩荡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前进的力量,讴歌铜陵工人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铜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项目的开放式编写,全面、准确、生动地反映杭州的党史、工运史,让《铜陵工人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