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秘的藏鹀 1902年前后,前苏俄军官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PyotrKuzmichKozlov,1863-1935)在中国西藏昌都地区采集鸟类标本并带回俄国。1904年,俄国鸟类学家瓦伦丁·比安奇(ValentinLvovichBianchi,1857-1920)根据科兹洛夫带回的标本描述了鸟类新种——藏鹀
本书从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中,萃取出古人养猫相关的诸多掌故、传说、诗词、绘画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叙述,古今参照,在保证引用资料精确严谨的同时,调以现代语言的幽默和时尚,以达到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效果。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上,恐龙时代就此落幕。稍晚些时候,一个新的物种开始乘势崛起,那就是哺乳动物。经过几千万年的发展进化,哺乳动物开始称霸地球。今天,位于哺乳动物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甚至控制了整个地球。没错,人也是哺乳动物!本书带你探寻我们祖先的秘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哺乳动物的起源——前行——驰骋——崛起——兴盛——征服等六个方面带领你一起探索神奇的哺乳动物演化之路,了解多样而绚烂的生命。
本书通过精美的插画和主人公的一篇篇日记,带领小读者直观地认识中华凤头燕鸥、黑头白鹘、短尾鹦鹉、黑脸琵鹭等世界稀有鸟类,包括它们的名称、特征、习性、分布以及目前的生存状况、保护状况,引导孩子们认识生物多样性,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本书形式新颖,编排精巧,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每篇日记包含“日记范文”“日记点评”“物种卡片
本书以简洁的文字描述日本知名鸟巢达人铃木守的鸟巢观察笔记,36种常见鸟类及其巢穴解析。路边、水边、屋檐下,我们身边不可思议的自然居所。路上麻雀很多,它们的巢都在哪里?城市里的鸟如何筑巢、如何生活?从一个鸡蛋大的迷你住宅到直径8米的巨型巢穴,形状各异、巢材各异的鸟巢中隐藏着很多信息。日本知名鸟巢研究者铃木守用20年时间观
本书通过遴选具有特色的长江流域生物88种,对它们的相关生物特征、地理分布、生理习性、保护状况及养殖方法等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另外,加入长江环境保护的知识,令读者在丰富水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意识到长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渤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形态分类图谱》是在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常见底栖动物分类鉴定与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的资助下完成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多样性丛书”之一,是一本能为渤海底栖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系统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的工具书。《渤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形态分类图谱》图文并茂,共包括12门151科260种常见底栖动物。
家猫,也就是你家的猫,从它们在非洲的进化起点出发,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里就成了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物种之一。乔纳森·洛索斯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位“猫奴”,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如今研究人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从GPS追踪(你会惊奇地发现后院的猫都跑到哪里去了)、基因组学(你口中的暹罗猫究竟是什么?)到法医考古
本书收录了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57科125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7种,IUCN受胁植物35种,CITES附录收录植物29种;收录珍稀濒危及保护动物39科86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9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IUCN受胁动物34种,CITES附录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