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三位主编张春泉、寇鹏程、曾馨选取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相关的经典名著,共102部(篇),均由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本科生精细研读,并写出读书报告(小论文),每篇小论文的字数在3千字左右,再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本书选取的每一部(篇)经典名著的精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得。学生写出自己的研读心得,可以启发朋辈
本书《思与行: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动态的述与评》是一本专门总结研究海外汉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及追踪动向与发展的著作。本书三个部分,含九篇文章。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海外汉学、旅行研究、文学研究、物质文化研究、电影研究、概念史研究,扩展到中外文学关系、西方文论、情感研究、文艺思潮等领域。本书不仅关注海外汉学文学研究近年来的诸
本书稿为“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系列丛书中之一册。全书分“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四个部分,将中国历代具有源头性的和尤其能体现中国文学特征的作品置于诗歌、文章、戏剧、小说四种体裁之下,既高度关注文学自身的变化规律,又充分揭示在文学演变与朝代更迭、政治变化相重叠时,后者对前者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书
教材,本书从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根基的现状出发,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书采取根据内容和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分八个单元主题,选文经典,题材广泛,注重突出新颖性、丰富性、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学类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文学爱好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文学读物。
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15位代表性作家(小说:鲁迅、萧红、巴金、沈从文、路翎、王安忆、金庸、莫言、毕飞宇;诗歌:徐志摩、艾青、舒婷、余光中;戏剧:曹禺、老舍)为中心,在积极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取向、创作心理、思潮流派等进行了新的解读。本书是由多位长期从事中国
本书聚焦清代前中期这一传统学术体系的集成期,将“古文”视为一个“语言-知识共同体”,探讨古文读写与古典知识传承之间的血脉联系:一方面,基于科举、书院等制度而展开的古文教育,形塑了读书人阅读古书之视野,亦为其知识边界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再生产的具体途径,古文的笔法锤炼、文体经营乃至结集体例,皆润物无声地影
王蒙年少有成,19岁就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崭露头角,22岁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在文坛名声大振。此后,王蒙赴新疆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2015年,王蒙以八十岁高龄完成的小说《这边风景》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本书通过介绍王蒙的成长与创作轨迹,带领读者了解他的人生与作品。目录:第
本书是作者在深入阅读所采访对象代表作品基础上,与当代文坛著名作家如梁晓声、刘心武、周大新、秦明等进行深度对谈,聚焦作家创作前期准备、写作风格形成和典型形象塑造等重要文学话题,对《人世间》、《钟鼓楼》、《天黑得很慢》、“法医秦明系列”等名作进行多维度分析,撰写而成的一部富有方法指导价值的精品文学普及读物,对有关作品的的审
本书以名家对话的形式呈现、记录作家马识途的文学创作经验,由此深入挖掘作家马识途在自身创作道路上的阅读体验与文学观念,以及对当下文坛、作家创作、时代变迁的切身感悟与深入探索。作品着眼于作家之间的文学互动,在交流与碰撞中梳理创作思路,思考文学本身,钩沉文坛往事,探寻文学发展之路,由此展示老作家独到敏锐的眼光,不仅对了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