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4辑,还是遵照既定的编辑思路,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语言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于坚”、”结识一位诗人”、”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
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体现了神祗妖魔叙事的同源关系或者差异特征,言说着人类族群间相互影响的文化事实。本书在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视域中,分析诸多经典案例,力求探明不同文本之间的流动性、互通性和变异性,以疏明神话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
本书梳理了英语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史,考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英语诗歌研究新发展。本书将中国新时代英语诗歌研究置于中国英语诗歌学术史的大语境之中、置于中国新时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创作思潮的大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原创的或改良的英语诗歌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评述了基于中外诗歌研究理论和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聚焦于东方文学研究,吸纳学界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是了解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的必携之书。本集收录《现实主义与菲律宾近现代诗歌文学》《梵语诗学与佛教叙事的交融互渗:以〈菩萨譬喻如意藤〉为例》《〈红楼梦
本书为中国文学研究与评论论文集,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组织编纂。书中共收录论文三十五篇,作者包括国内知名文学研究者、高校教授,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所收论文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马列主义,旨在反映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前沿成果。各篇论文中,有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
本论文集基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态势,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特收录28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英语文学研究论文,重在体现中国学者紧贴中国语境对外国文学研究社会责任和应用价值的深刻思考,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语境下的英语文学研究新趋势、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英语文学的文化研究、英语文学的传播现
少年时代所听到的词汇的声响和文章的韵律,将川端康成带入天真的哀愁之中,最终决心踏入属于文学的秘林。而那时,读过的似是毫无意义的书籍,却成为了他走向文学之路的基石。文章是有生命的。或许,本书也可算是对于这种有生命的文章的一种呼唤。现在,就与川端康成一道,来追寻文章中潜藏的宝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