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
为了推动福建省宁德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扩大社科成果的影响面,使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更有针对性,拟将全市社科专家学者撰写的立项课题汇集成社科研究文集。本文集共收录了约30篇课题文章,外加一个附录,约45万字,分为“宁德实践”篇、“宁德地标”篇、“宁德气质”篇、“宁德样板”篇、“宁德方案”篇、“宁
晚清时期,以孙葆田、宋书升、法伟堂、柯劭忞、郑杲等胶东籍学者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清史稿·儒林传》《清儒学案》及钱穆《清儒学案序目》皆以郑杲为传主、案主,附宋书升、法伟堂、孙葆田、柯劭忞等人,将之视为清代学术精进之人。本丛书拟对柯劭忞、孙葆田、郑杲、宋书升现存的诗文集及学术著述进行整理。第一卷为《郑杲集宋书升集》。
本书为郑吉雄的学术论文自选集。本书分为“《易》学”“汉学”“清代学术”三个部分。全书选收郑吉雄教授14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包括《论二十世纪初〈周易〉经传分离说的形成》《〈易〉学与校勘学》《周敦颐〈太极图〉及其相关诠释问题》《海外汉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名、字与概念范畴》《论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论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因
冯汉骥先生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冯汉骥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图书馆学家,声望显赫。先生虽已过世,但幸甚留下大量手稿,现已成为可贵的收藏文物。手稿内容广泛,即有人类学田野调查,也有众多研究论文原稿,还
本书是由烟台市博物馆学会、烟台市博物馆组织众多学者和专家共同编写的一部论文作品集,内容包括历史漫谈、历史文化研究、文博宣教研究、文物修复、文物研究、展陈研究等,全面展现了胶东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本书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生动的叙述,弘扬、传播胶东地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该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既能为文博领
裘锡圭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字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其研究论文曾结集为《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由我社于2012年出版。本书是《文集》的续编,是裘先生自2012年以来所写文章的汇集,收文四十篇,包括学术论文、纪念文章、会议发言、书序及访谈等,近七十万字,内容涉及古文字考释、传世及出土文献的解读、古典学重建等方面,是裘先生近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导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许渊冲生平介绍、许渊冲翻译思想、对许渊冲的相关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辑刊。刊物的创始主编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杜丽燕研究员。目前刊物主编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伟研究员,编委会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和青年学术骨干。本刊栏目的设置原则是:服务首都、钻研学问、传承文明。近年来,刊物设置过10余个
黄负生(1891-1922),原名黄凤清,出生于湖北武昌。黄负生是湖北最早的一批党员,尤其擅长宣传工作。他与陈潭秋、恽代英等密切合作,一同领导了湖北地区早期的革命工作,对湖北党、团组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一生非常短暂,但留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整理者经过多方搜集,汇集了他参加革命前后所著的诗歌、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