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雷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隋唐史专家,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政治史、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和史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特别是在隋唐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建树。本书为河北师范大学整理老学者文库之一种,收录了胡先生生前精品著作、文章,著作方面收录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1979)、《唐末农民战争》(1979)、《李世民传》(1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
本书稿主要对清代直隶八旗驻防的设置与变迁情况进行研究。在内容设置上,首先结合清代的历史背景,从宏观层面对清代直隶八旗驻防的进行整体论述,并略述其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与京师距离的远近,将清代直隶八旗驻防,化分为京师周围的驻防、长城沿线驻防、天津水师营、热河等处驻防等四部分,并分别对各八旗驻防的设置时间、地点、过程、
《传统文化研究》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隶属于苏州市民盟)不定期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刊,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和苏州地方文史学者,曾多次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27辑包括业绩难忘、吴地人文、江南书香、稽古图新、三吴名贤、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弦索论艺等8个栏目,共43篇文章。内容囊括明清以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智慧,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编年体虽然有叙述史事发生次序分明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史事纪录支离破碎的缺点,因此作为一部经典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一向有“号为难读”的“美誉”。张伟
宋仁宗时,民间和官方都在流传一种谣言:甲午年,四川会发生动乱。而从五代到北宋,每逢甲午,必然有动荡发生,这种近似魔咒的规律,形成了从民间到朝廷的心理恐慌。在仁宗朝的甲午年(1054)到来之前,整个社会舆论不停地发酵,紧张和焦虑笼罩着北宋朝野。中央和地方都做了各种准备,在担心与期盼中等待着1054年的到来……那么,有关甲
早期的史学界观点,都将清末新政视为是统治阶级虚与委蛇、应付民众的手段。自新世纪以来,更多的研究者通过对其过程的深入研究,已多数改变了这种观点,认为清末新政是一场目的明确,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一场自上而下、较为深入的政治制度改革。整个谘议局期间所培养的人才,很多都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各省省议会,乃至国会中成为了弄潮儿。东三
本书旨在对1954年至2024年出版的《近代史资料》集刊暨《近代史资料》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领导创办的第一份专门刊载中国近代历史资料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刊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辑。至2024年,《近代史资料》共出版150期,刊布
书稿在综合前人研究和作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和研究了明代边疆治理中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边疆治理思想、边疆治理政策、边疆治理目标、边疆治理方式、边疆治理特点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明代治理边疆思想,第二章介绍了明代边疆管理机构,第三章对明代“恩威并施”的治边政策进行了阐述,第四章讨论明朝对
本书深入探讨了近代汉语中的疑难词语,旨在纠正陈说,为汉语史研究增砖添瓦。通过对重要文献中疑难词语的详尽考释,书中不仅揭示了这些词语的演变规律,还深入挖掘其后的丰富文化内涵。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子弟书、内阁大库档案、禅宗典籍、珍稀石刻等,特别关注了其中因时代变迁、方言差异和文献记载模糊而难以理解的词语。本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