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公开了钱学森从1986~1994年在全国系统学讨论班部分讲话内容,给出了钱学森对系统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的论述,反映了他在系统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深入的过程。 本书为从事钱学森学术思想及系统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原始资料,也适合从事相关工作、学习的广大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本书分三部分,收录文章22篇。涉及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实践内容。
《西方科学史(第2版)》是国外较流行的一部西方科学史入门著作。《西方科学史(第2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方的古代科学:主要章节有:人、诸神和宇宙;点亮理性之光:古希腊;万物的元素:数与理念;第一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缪斯的殿堂: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科学;从希腊文化到拉丁文化:罗马时代的科学;第二部分是中世纪西方科学
用图画的方式讲述科学故事,以图为主,文为辅,更适合年龄小的儿童阅读。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五卷第五分册,为该卷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响应,力倡全面审视科学——从知识层面、精神层面、器物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不同维度来进行。《科学技术哲学概论》概要而系统地论述了现代科技的由来与演变,现代科技的结构、内容与问题,并且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帮助读者
人类借助各类技术不断扩展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试图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空间距离。古时如此,今时亦如此。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地球村”、“流动空间”等代表着现代技术下的空间变化的现象已经广泛为当前社会人们所熟知而且接受,可以说技术发展在消除空间距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如何理解现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数量多、连续性强、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的宝贵历史财富。尤其是遗存下来的中国古代科技档案,对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丁海滨等编著的《中国古代科技档案遗存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现存中国古代科技档案遗产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07BTQ032)的项目成果。
我们并不需要多么难得稀有的景致,也不需要特殊的装备:只要翻翻这本书,找到恰当的季节——也可以随意选择搭配——某个活动(甚至是“不动”的活动)就会跳进你的眼帘,然后就出门吧!我说“不动”的活动,是因为明很多活动是特意设计成让读者“慢下来”的,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发掘内心的感知。其中有一个关于下雨的游戏。简单得让人迷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