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东北黑土区长缓地形和人为垄作共同影响的特殊坡面汇流-侵蚀过程,针对当地现有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占地多、扰动强、效益不持久等问题,研究揭示不同降雨、地形和垄作方式下的坡面水土流失规律,阐明垄作长缓坡理水减蚀机制,探索坡面降雨产流和侵蚀产沙预测模拟方法,研发生态节地型理水减蚀措施及其优化配置技术。
本书以黄土丘陵区不同盖度的生物结皮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自然降雨监测结合稀土元素示踪等方法,研究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构建生物结皮盖度与坡面产流、水动力学参数以及产沙量之间的量化关系,辨析生物结皮对土壤分离、搬运、沉积过程的影响,明确生物结皮对坡面输沙过程的影响,揭示生物结皮盖度影响坡面产沙
《旱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与灌排调控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排盐系数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响应规律;针对地下水矿化度高的地区,提出了控制淋洗过程中瞬态地下水位上限的新理念,明确了不同排水技术参数下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淋洗调控策略;定量解析了冬灌农田排水中水分与盐分的来源结构。全书共
本书主要包括土壤的流失、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机质和N、P、K等营养元素的丧失、作物产量的降低,异地影响主要指的是土壤流失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河道湖库的淤积等(Morgan,2005)。依据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土壤侵蚀可分为: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人为侵蚀等类别。其中土壤风力侵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环境问题(W
本书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先进肥料与技术,力求展现我国土壤修复的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主要作物的土壤修复施肥技术与新型肥料应用方案,具有安全可靠,修复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效果明显,劳动强度小,成本低和功效高等优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先进肥料与技术,力求展现我国土壤修复的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
本书针对再生水农业利用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位点再生水中病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蓝藻毒素基因种类与丰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作物系统中病原菌丰度变化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的影响、根组织和果实中病原菌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再生水灌溉根际土壤病原菌及抗生素抗性基
本书利用1991-2020年山东省12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等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山东省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选取了气温、积温、降水、日照等主要气候因子,同时综合考虑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地形和土壤条件,开展了8种农作物主要气候、地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陕西主要果、茶等经济作物区域分布、种植规模、产量等产业信息及各产区气候背景、作物生长适宜性气象指标、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指标等气象信息。结合果、茶生产实践和气象服务需求,详细介绍了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红枣、核桃、茶叶等主栽品种的周年服务重点、气候资源状况、特色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可为从事经济
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以及过量施用无机氮肥是制约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机无机肥配施成为改盐增肥研究的热点。本书以氮素转化为主线,揭示河套灌区盐渍化玉米农田有机无机氮配施增产减排机理。通过室内矿化试验,明确了有机无机氮配施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氮素矿化规律。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轻、中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
本书是在国家公益性科研(气象)行业专项(GYHY201506018)水稻对高温发生发展过程的响应机制及应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果总结。全书阐述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中高温临界期和危害关键期的试验和分析方法,不同发生时段、不同发生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冠层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