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教育与管理”书系中的一本。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发展中国自己的管理学,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学术标准与学术品味,其次要发展自己的学术研究范式。在研究范式上最好也能借鉴西方管理学的部分研究范式,这有助于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有效对话,在对话中增进人们对中国管理思想的认识。本书的读者范围包括各类管理实践者、
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先进模范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金融文化,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国农业银行组织编写了“耕耘”主题先进典型人物图书。本书遴选中国农业银行70多年历史上涌现出的饶才富、刘彦彬、王希等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老农金”先进典型,和在新世纪、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研究中心(莫斯科)藏有中文古籍多部,其中海源阁旧藏六部善本为人所瞩目。宋椠五部皆为孤本,另一部《说苑》,黄丕烈、杨绍和等版本家亦认为“北宋刻本”,皆为存世诸本中刊印最早或较早者,文字最接近原著,保存完好无损,可校补他本之误脱。本书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其真实版本状况,详揭各书之编纂、版刻著录
本书就“大思政课”,以及“大思政课”视域下“社会大课堂”的科学内涵进行多维阐释。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善用“大思政课”,具体内容又可分为5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包括第一章,分析了善用“大思政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前提。第二方面主要是第二章,从多维度探讨“大思政课”的科学意涵。第三方
在知识生产模式加快转型、城市竞争不断升级、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一流大学与发达城市携手“联姻”现象层出不穷。新型大学组织正是大学与城市以新机制新模式合作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不同于传统大学的高等教育样态,新型大学组织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载体,有着特殊的组织形态、办学模式和功能使命,扮演区域知识创新
本书聚焦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系统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在推动教育协同中发挥结构性作用。全书立足于我国“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政策导向,回溯我国协同育人的历史传统与制度演变,综合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以技术赋能为核心驱动的协同育人数字生态构想。全书通过构建理
在高校开设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回溯这一发展历程,延安时期的探索和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政治理论课程。那么,这一时期的政治理论课缘何产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其领导体制、课程
近年来,中国高校再次兴起了建立新学院的高潮。关于成立和调整院系的决策,是高校最重要的决策事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高校开始改变“校一系”二级管理体制,在系和研究所(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学院。在组建学院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学院设置分合难抉、学科重复等现象。本书以马奇(JamesG.March)等人提出的垃
本书为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丛书之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基于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才思想、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
高校书院与“一站式”学生社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和现实联系。本书分上下两篇对高校书院发展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上篇“高校书院发展实践”,梳理了高校书院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高校书院建设的现状和要素,归纳了高校书院设置的类型与功能,探讨了高校书院育人的机遇与方向;下篇“学生社区建设探索”,结合高校书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