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系列丛书(第2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考》为“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系列丛书的第二卷,内容包括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经济话题,如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现代服务业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新医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等。解读政策,引领未来,凸显论坛的高端性和前沿性。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显著公共品特征的非市场性研究。根据公共品经济学理论,具有公共品特征的科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存在不可排他性,市场不能或者不能提供足够的科技创新,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所以至少从理论上讲,这类研究是很多国家研究基金主要资助的范围。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可以得到知识产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系统探讨。钱先生晚年提出了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疑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这个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只有直面这个疑
本书辑录了1949—2010年间我国国家立法机关、中央政府及其主要组成部门颁布的科技相关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政策文件4700多条文献的信息,内容涵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计划、经费与财务、条件与标准、农村与社会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科技机构与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学技术普及、国际合作
《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立足于国家创新发展机制变革和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知识信息需求,分析了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和体系重构问题,按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了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模型;在科学定位基础上,从系统、机构、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出发,探讨了创新型国家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实施和机构发展问题;在面向现实问题的研
《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研究》通过系统梳理秦汉及由宋至清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特点及其学术成就,揭示了学派在促进学术发展、学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促进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目前研究表明,企业中的大部分知识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在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最大同时价值流失最多的也是隐性知识。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沉淀到企业内部,最终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鉴于企业隐性知识普遍存在的现状以及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张凌编著
本书是根据上海大学“专利与商标文献”课程讲义为基础编写,内容系统全面,从实用角度出发,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以作为国际贸易专业、法律专业和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作者梳理了50年来科学史从智识史到社会史再到文化史的发展历程,通过精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科学史家将社会学和人类学进路用于历史研究所导致的新图景,论述了平衡科学史中智识精英和普通人作用的重要性,阐述了比较相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同种文化中的科学的方法,诠释了作者提出的“文化簇”概念及其作用,从方法学上总结了科学史发展的
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