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等多维度返回晚清民国的历史现场,分为晚清民初政治史新论、袁世凯与二十一条、近代社团与中外关系史、近代中国妇女儿童史研究以及读史札记等五个专题栏目,从不同层面切入中国近现代史前沿热点,以个案读解的形式探究了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视野下的历史风貌。 如何从乡村社会结构的视角重释义和团运
本书系作者的部分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对象是晚清时期的史事。这些史事的涉及面比较广,政治方面包括了对晚清政府政策的变化、清末的政治改革以及具体政治事件的探讨;军事方面论述了晚清政府对军事做出的某些改革,军队出现的变化,同时对相关的战争问题也给予了关注;经济方面对晚清时期的公债问题、铁路借款问题、广东盐务改革,以及近代民用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设计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随后就推行了包括设立资政院在内的一系列筹备措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代议机构,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是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1911年9月24日—1912年1月11日)42次全体大会的会议原始速记录,没有任何删节,是研究晚清资政院重要的原始资料。
本书为中国史学会主持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第五种(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应为第八种),由著名历史学家邵循正等学者编纂,是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基本之文献资料的汇编。本编《中日战争》卷,共7册,初版于1957年,即甲午中日战争。共收辑中文资料69种,日文资料10种,其他外文资料11种。本编,除开头综述篇外,其他均按时间
本书作者利用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所藏官私档案,特别系统梳理了国内学界较少援用的天主教圣言会传教士的各类报告与往来函札,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实际上起源于华北数省交界的“飞地”区域,与该地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派系摩擦、盗匪活动、教门暴力和反教斗争等地方动乱与社会冲突有着内在的演进关系
《中国近代史专题教程》系辽宁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课程系列教材,拟纳入“辽宁大学中国史学科研究教材系列丛书”。本教材以该课程教学讲稿为核心,在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汇编而成,覆盖1840-1912年前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内容。全书共分为十六个专题,涵盖关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诸问
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本书全部内容均作于一九四九年之前,涉及鸦片战争至抗战爆发之前的中国近代历史,亦略涉近代以前的中西交通。既有以时间为线的史事梳理,也有专题性质的评介和分析;既有制度史,也有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完整铺衍
《夷氛闻记(下)》是《夷氛闻记》下集,辑卷四至卷五。《夷氛闻记》清末梁廷枏,五卷,清光绪十一年刻本。梁廷枏(1796-1861),广东顺德县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士绅,先后被几任两广总督邓廷桢、林则徐、祁顷、徐广缙等延入幕府,与林则徐的关系尤为密切。林则徐禁烟方案,抗英斗争策略的制定,他都起了很大作用。《夷氛闻记》
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本册为夷氛闻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