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月球的好奇与向往从未停息,古有嫦娥奔月传说,今有嫦娥探月卫星。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我国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科学知识。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回顾古人观月历史,介绍了月球的基本情况和探测月球的意义;第2章揭秘月球探测卫星的探测方式、组成、研制及任务过程;第3章放眼世界,介绍国外月球探
乔治·穆勒(GeorgeE.Mueller)是美国早期载人航天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主管,通过设立计划管理办公室、推广全机试验(All-upTest)等方式把系统工程理论和项目管理方法引入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确保了阿波罗计划的成功,从而取得了一项伟大的成就:用短短6年的
本书从臭鼬工厂的第一个项目(XP-80)开始,对该工厂在75年来进行的四十多个非机密项目做了详细介绍,书中还附有近千张照片和图纸,将带领读者清晰地了解这一著名工厂的历史与重要项目。成立于1943年夏天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是为美国空军研制隐形侦察机、喷气动力高空拦截器的著名工厂。从那时起,该工厂就一直处于世界航
本书主要介绍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历程及趋势、非线性控制基础、高超声速飞行器数学模型及分析、高超声速飞行器单向辅助面滑模纵向飞行控制、高超声速飞行器单向辅助面滑模协调控制、高超声速飞行器神经网络自适应姿态控制、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轨迹控制系统设计等。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近地轨道航天器研制所必需的20个方向的设计内容、流程和方法,如空间环境、卫星任务、轨道和航天器相关几何关系、供配电子系统设计、航天器通信、航天器硬件等内容。并结合具体型号设计过程,重点讲述国外航天器研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研发内容、研发方法和设计结果。
量子力学主宰着神秘的微观世界,与相对论并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它直接催生了半导体、激光等一系列关键产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本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能否融合等前沿基本问题研究让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时至今日,科学家仍在为之不懈探索。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
本书介绍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空间系统研究所提出的小卫星数据与电源综合管理架构,以此建立了高可靠、低成本的星载计算机和电源管理与配电单元技术方案,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120kg级卫星平台FLP卫星。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星载计算机处理器板、I/O板、CCSDS解码器/编码器板、星载计算机电源板、星载计算机内部线束、
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圆满完成了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等三大科学实验任务。本书从墨子号的视角讲述了一次搭载火箭升空完成科学实验任务的完整经过,并介绍了墨子号的设计制造、三大实验任务以及科学成就。
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航天飞机令人类探索太空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本书追踪了这段历史,书中的文章均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历史专家罗杰·D.劳纽斯撰写,书中呈现的大幅精美彩图均由航天历史学家、科普作家皮尔斯·比佐尼从NASA的档案库中精心挑选。本书讲述了航天飞机从概念被提出到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不到3年时间,中国北斗就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成功实现全球组网。本书根据通信卫星发展需求,结合目前国产元器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示范应用要求,提出了“始于元器件、终于元器件”的指导思想,根据型号的具体特点,制定了“四个相融”的技术工作流程,行成了广泛的“四个层次”的试验矩阵和试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