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粤疏稿》为《荆楚文库》项目,明代田生金撰。该项目主要收录田生金担任四川巡按御史和广东巡按御史所上奏疏,分两种,即《柱下刍言》和《按粤疏稿》。《柱下刍言》内容主要关涉京城事务及辽东态势。《按粤疏稿》为研究广东地方水利史及水灾治理、广东地方盐史、明朝的地方管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本次出版点校版。整理者以万历四十五年刻
本书是《艺术史研究》第36辑。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创办于1997年,“中心”创办至今,在香港爱国人士梁洁华女士的资助下,已连续编辑出版了《艺术史研究》(年刊)1—13辑,该杂志以其严谨专业的学术风格及其对国际学术规范的恪守赢得了中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及好评。并于2005年首批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07年,201
三地三摇篮系列丛书——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
《宜城市地名志》汲取宜城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着力提炼宜城地名属性特征,力求纵观历史、详察现状,准确记载宜城政区聚落、自然地理实体和专业部门等类地名的基本要素。全书11篇43章,载录各类地名5200多条。第一篇为总编,综述宜城地名和境域变迁,属地名综合性调研报告;第二篇至第七篇主要介绍政区聚落及街巷、交通、自然地理
《生产队纪事》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锡农民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生产队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场景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书中以小窥大,详细描写了社员们的生活状态,包括吃饭、赶集、卖猪、春种双抢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也反映了农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雍正)山阴县志》最早成书于康熙十年(1671),高登先修,单国骥、沈麟趾纂,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有范其铸、高基重增补递修,雍正二年(1724)又有丁弘、鲁曾煜增补递修。康熙十年本现已出版,此种即为雍正二年递修本。
本书是一部基于天津史发展进而对天津学进行拓展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与文化;第二部分为文学与文献;第三部分为人物与史事;第四部分为近代公共事业;第五部分为近代工商业;第六部分为附录。全书从天津史研究出发,结合天津现实发展需要,同国内外有关城市进行横向的比较,鉴古知今,观彼知己,站在天津学的高度来介绍天
蒙古旗人的史地学影响深远,他们的学术成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资料,某些著作还成为后世治理边疆经验的来源。蒙古旗人的史地学研究为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发挥了奠基作用。本文以蒙古旗人的史地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古旗人的史地作品及相关档案资料对蒙古旗人史地创作的学术脉络、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探析蒙古旗人史地创作与历史事件、时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探源论丛》(第二辑)在2023年出版的《中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路径、模式、要素、成果、理论、制度、礼仪等重大问题;从理论层面总结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环境因素
本书为一部介绍广州历史文化的职工教育读物。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书系统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历史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重要遗迹。本书旨在为当代人重温广州当年的难忘历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擦亮英雄城市的品牌,为广州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注入